中小紡企融資 “血栓”尚未消盡
安徽省經委會同省直有關部門,整合各項支持政策和資金,積極推動信用擔保機構建設。目前全省擔保機構已經發展到265家,注冊資本122億元,累計為1.6萬家中小企業提供了594億元的融資擔保。
江蘇省啟東市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激勵機制、制定“百億元中小企業擔保貸款項目”實施辦法、設立中小企業應急互助基金、創辦小額貸款公司等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融資開道,該市還先后舉辦了7屆銀企合作洽談會,共促成300多個項目與銀行簽訂貸款協議,授信總額達120億元。 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將下屬的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進行代理服務的機構,作為中國銀行四川分行“信貸工廠”營銷渠道的延伸,通過掌握的行業和企業信息,為中行推薦優質客戶。發放貸款后,協助銀行進行貸后管理。除此之外,對于發放的貸款,政府還將提供財政貼息。如果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導致銀行不良業務較高,政府還提供適當的經營性補貼,減少銀行承擔的風險,從機制上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廣東、福建等中小企業集中的紡織產業集群地,也都有扶持中小企業融資政策出臺。除此之外,銀監會要求大銀行成立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企業部,國家也拿出10億元,扶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 銀行篇 想說愛你不容易 振奮人心的政策與企業的感覺有些錯位。用羅相斌的話說,政策多,落實少。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能滲入中小企業的并不多。融資這件事,在政府和企業中間還有銀行,銀行的明應暗防是中小紡企融資“血栓”未消的關鍵。 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認為,我國并不缺少貨幣,近幾年每年新增美元儲備3000多億,相當于每年在社會上多投放2萬億元人民幣。但是從今年一季度的貸款結構看,貨幣主要在國有大項目與銀行間流動。中小企業踮著腳也沒有夠到銀行的綠柳枝。 說起中小紡企貸款難,銀行跟企業各執一詞,孰是孰非一時難斷。紡企說,銀行歧視紡織行業整體利潤低、企業普遍規模小,所以惜貸。銀行說,紡企外貿占比大,金融危機下外貿企業風險高,銀行要防范,況且紡織企業貸款額度小,抵押品價值低,資質審核難度大,手續辦理麻煩,這樣的業務當然不愿意做。 銀行在向企業提供貸款前都要進行信用評級,以貸款期限、額度、信用評級等來確定每筆交易的利率,很多跨國公司和大型國企已經有國際權威機構進行過評級,并且企業每次貸款金額很高,銀行辦理貸款時手續簡單且收益大。而民營企業占大多數的紡織行業,即便是一些地方的龍頭紡企,也未必有國際機構授信,在銀行眾多的大客戶中,紡織企業并不醒目。許多紡企抱怨,以前貸款難是因為政府部門判斷有誤,將紡織列為“潛在產能過剩”的“高風險行業”,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明確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為何銀行仍然惜貸?對此,江蘇銀行副行長劉昌繼解釋說,越是在行業的低谷期,貸款風險越大,銀行本身也是企業,從自身利益考慮,會嚴格控制這個行業的授信。去年,冶金、輕紡、汽車、外貿等行業,都處于低谷,故而銀行不敢放貸。 說到政策鼓勵銀行為紡織行業、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時,在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工作的小曲告訴記者:利益一定是銀行的首要出發點,政府和監管機構禁止銀行做的事,銀行一定不會去做,但是政府鼓勵銀行去做的事,如果利益并不明顯,銀行即使做了,也不可能真正積極起來。這也是銀行業的潛規則。由于紡織行業的勞動密集、利潤不高等特點,想要銀行完全對紡企敞開懷抱,短時間內不容易實現。 小額貸款篇 滄桑正道路途遠 國務院參事陳全生說,大銀行對大企業,小銀行對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根本途徑是建立中小型融資機構。2008年下半年以來村鎮銀行、小額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在各地紛紛建立,從誕生之日起,這些“袖珍”金融機構就擔起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使命。 去年12月26日正式開始營業的廣東省中山市小欖村鎮銀行,目前共有存款2.6億元人民幣,已經發放貸款1.8億元,其中超過1.7億元貸給了中小企業。作為著名的內衣產業集群,小欖鎮上以內衣為生的中小企業眾多,村鎮銀行的及時輸血為這些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