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前,紡織企業生意正火。每年春節過后的“招工難”、“民工荒”讓珠三角長三角的紡企老板們頭疼不已,有位老板甚至開車300公里親自去接招聘回來的兩名民工。
如今,這樣的光景已不再見。受人民幣持續升值、美國次貸危機加劇、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規模以下紡企出口增速急劇回落,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小紡企大批倒閉,據外電報道,紡企倒閉直接導致2000萬農民工失業。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3月份,廣東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6.5億美元,同比增長13.9%;鞋類出口8.4億美元,同比增長3.9%;紡織品出口7.1億美元,同比下降7.9%。
參加廣交會第三期的參展紡企告訴記者,第二季度是服裝等紡織類商品需求的旺季,所以3月份出口數據有所回暖是正常的,但這份有關廣東紡企外貿的數據表明,紡企總體上來說目前仍在受訂單少的困擾、仍在過冬。企業接不到訂單,即使有政策利好,期望勞動密集型企業拉動就業也還是“水月鏡花”。
外圍代工廠失業嚴重
一家出口中東地區的廣東童裝外貿企業負責人對紡企就業問題表示頭疼。這位負責人說,雖然他們企業受了影響,訂單減少,但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他們堅持沒有裁人。“現在我們訂單比1、2月份增加了20%~30%,有漸漸回暖的跡象,我也在觀望下半年的情況,如果我現在裁人,要是下半年訂單增加,我又面臨著招工難了。所以我在觀望下半年的外貿形勢,目前我們在支撐著不裁員。”
另外一家出口到歐美的廣東女裝參展企業對就業問題則有些避諱。他們表示,由于歐美市場需求下降,他們的訂單減少了50%之多。當記者問及企業有沒有因訂單減少而裁員時,其中一位負責人則側面回答道:“訂單少就少開工,閑的時候比較多。我們的工人都是計件拿工資的。”
廣東一家制鞋企業的負責人則說,訂單少是必然要裁員的,尤其是訂單銳減的企業,怎么可能不裁員?據他所知,他周圍的一些制鞋代工企業倒閉了很多,這些企業多為七八個人組成的“草臺班子”和家庭式作坊,是直接拿訂單的代工企業又委托加工的外圍代工廠。當問及這些企業倒閉的數量時,這位負責人只是說“很多很多”。
“倒閉的都是工廠(外圍代工廠)。”青島新藝達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參展負責人對記者說,直接拿訂單的企業不會倒閉,因此也不會裁員,但因為訂單數量和數額都下降,他們這些本來就做貼牌加工的企業都吃不飽,外圍代工廠就別想分到一杯羹了。“小工廠里都是本地的老百姓,現在失業的老百姓挺多的。”這位負責人說。
山東諸城一位了解服裝外貿的知情人士說,小小的諸城去年倒了300多家外圍代工廠,直接導致幾千人失業。
外需訂單是關鍵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宇表示,紡企的就業形勢并不樂觀,并沒有因為政策的出臺而有所好轉。
王宇認為,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對紡企的幫助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外需和訂單才是影響就業的最根本原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廣東和江浙的一些紡企停產。工廠里的小老板們一看沒有訂單,不做貼牌加工了,回家干別的去了。這就導致招工減少。這是目前紡企就業形勢仍未好轉的一個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訂單總量減少,大部分企業吃不飽,所以原來外圍的加工工廠就得不到訂單了。這些訂單只給自己的廠或者緊密型的廠,導致很多外圍工廠直接倒閉、員工下崗。”
王宇說,很多地方政府也有規定,要求企業不能裁員,但目前的外貿形勢讓企業不可能擴大招工力度,什么時候外需回暖了,紡企就業才能跟著回暖。“不是我們中國企業不努力,是外國人不下單。紡織品服裝出口就是靠訂單而活。”王宇說。
對于飽受國外打壓、經歷了燒鞋事件的中國鞋業,整體鞋類產品在過去一年遭受到近30年以來的第一次負增長。這其中有政策、金融危機的影響,最主要的恐怕還是這兩年的歐盟反傾銷征稅的影響。根據海關統計數據分析,今年1~2月,我國對美國出口鞋3.2億雙,下降12.6%;對歐盟出口2.5億雙,下降18.2%;對日本出口7264萬雙,下降9.4%。三者出口合計占同期中國鞋出口總量的54%。
對于鞋企面臨的比服裝類更嚴峻的出口形勢以及大批鞋企代工廠倒閉的情況,王宇說:“這些因素國內控制不了,企業只能硬撐著。”同時王宇也表示,希望國家能出臺一些政策,畢竟2000萬失業農民工不是一個小數字,事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