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錦商標侵權案”在爭什么?
4月28日上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鄄城縣和嘉祥縣兩家魯錦生產企業之間的訴訟進行二審。這起山東省首例涉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訴訟案件,不但引起眾多媒體和廣大群眾的關注,庭審現場還吸引了不少前來觀摩的全國、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起歷時兩年的訴訟案件,雙方到底在爭什么? “魯錦”在菏澤根深蒂固 提起這起案件,應該追溯到2007年。 當年5月的一天,正因各種事務忙得不可開交的鄄城魯錦公司總經理路維民,突然接到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傳票,說他被一家公司告了,成為被告的原因,正是他非常熱愛、把它作為一項事業追求的“魯錦”。 原來,嘉祥魯錦公司已將“魯錦”注冊為商標。嘉祥魯錦公司認為,鄄城魯錦公司的產品上使用“魯錦”字樣,侵犯了他們的專利權。“一聽這事,我就有些發懵。大家都知道,魯錦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是眾所周知的通用名稱,是歷史財富,他們怎么能注冊成商標據為己有?”事隔兩年,提起當年接到傳票時的情景,路維民依然是五味雜陳,“我們的產品有自己的商標,魯錦只是像酒、面粉一樣是這類產品的名稱,是通用名稱。如果嘉祥魯錦公司把魯錦也能當作他們的商標,就如同一個廠把‘面粉’注冊成自己的商標,那么全國各地生產面粉的廠家,產品包裝上都不能使用‘面粉’二字,這肯定導致市場大亂。嘉祥方面之所以取得了‘魯錦’商標,后來我們分析,魯錦雖然是通用名稱,但只是在山東、特別是魯西南一代流行,國家商標總局不太了解這個情況,才批準了他們的申請。不過,我們接到法院傳票后,已向國家商標總局提交了這方面的情況,商標總局已受理,相信不久就有批復。” 魯錦是魯西南一帶的家織土布及其一系列制品,據專家考證,魯錦的工藝和制品有兩千年的歷史,發源于魯西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織魯錦還是農村婦女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只不過,那時候這些產品不叫魯錦,而叫棉布、土布、織錦等。“魯錦”一詞出現在全國人民的視野中,是從1986年8月20日開始,當時,由山東省經濟委員會、婦女聯合會、山東省藝術學院、山東省第二輕工業廳、北京民族文化宮聯合在京舉辦“魯錦與現代生活展”,鄄城100戶農家婦女兩個月織成布料、服裝等上千件產品參加展覽,并現場表演,此次展覽的商品被搶購一空。展覽期間,國家工藝美術學會的專家親臨現場指導,其后,又多次蒞臨鄄城指導,并在媒體上大力推薦和宣傳。自此,魯錦制品和技藝的研究、開發,魯錦制品的生產逐漸普及,不斷發展壯大。 1995年12月,以“魯錦”命名的中國魯錦博物館成立,2006年12月30日,中國魯錦博物館申報的魯錦,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鄄城魯錦公司申報魯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國家文化部公示。這充分說明,魯錦和魯錦工藝、制品不僅是山東人民的歷史文化遺產,不久的將來也會被確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 “魯錦”,就是我們公司的 對“魯錦”,嘉祥魯錦公司有關人員也深有感情。他們的代言人說,嘉祥魯錦公司的前身是嘉祥縣瑞錦民間工藝品廠,多年來一直從事棉紡的工藝服裝和床上用品等產品的生產銷售。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1985年,他們經過調查考證,并組織了數位專家學者為他們的產品進行了命名,即將他們生產的棉布、工藝品、服裝和床上用品等產品統稱為“魯錦”;1999年,他們又申請注冊了“魯錦”文字商標,2001年申請注冊了魯錦拼音組合商標。 2007年年初,他們突然發現在濟寧地區,有大量鄄城魯錦公司的產品在銷售。這些產品都在顯著位置標明了“魯錦”字樣,并由鄄城“魯錦”專賣店等眾多專賣店進行銷售。 他們認為,鄄城魯錦公司的行為明顯違反了國家《商標法》,侵犯了他們的商標專用權。為此,他們請求法院判決鄄城魯錦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魯錦”的侵權行為,并銷毀已生產的侵權產品和包裝;責令鄄城魯錦公司變更企業名稱,去掉其名稱中的“魯錦”字樣;判令鄄城“魯錦”賠償他們經濟損失50萬元等。 “魯錦”是不是通用名稱 2008年3月13日下午,在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七審判庭,鄄城魯錦公司和嘉祥魯錦公司各自派出強大陣容,進行了激烈的爭辯。法庭對雙方提供的證據進行調查后,于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