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聯三鑫26天拆除金融炸彈
金融海嘯迎面而來,當美國政府正在爭論救不救市時,中國政府——尤其是中國許多地方政府也在默默忍受著同樣的煎熬。 浙江無疑是最為焦灼的省份之一。這個地方,不僅深深卷入全球化浪潮,經濟與全球同涼熱,而且由于長久以來金融力量不足和民間信用發達的現實與傳統,形成了錯綜糾結的資金鏈條。 當恐慌與蕭條聯袂而來,龐大而脆弱的資金鏈網絡搖搖欲墜。 政府開始行動,民間智慧也閃耀著火花。在各自不同的現實土壤與特殊情境下,紹興與諸暨,便是其中兩個典型樣本。 不過,看起來現在只是剛剛度過最為糟糕的時刻,新的經濟秩序能否在比過去更有生命力的增長方式上真正重建,依然有待觀察。只有痛定思痛,真正強身健體,危機所受的痛苦才真正具有意義,這場驚心動魄的資金鏈保衛戰,才能真正取得勝利。 在本期刊發的紹興樣本中,可以看到: 華聯三鑫這個對當地舉足輕重的龐然大物倒下,牽扯得由盤根錯節的擔保之鏈牢牢捆綁的地方經濟岌岌可危。面對這顆發燙的金融炸彈,是在非常之時伸出政府之手拆除引信,還是等連環引爆之后按市場規則收拾殘局? 紹興政府選擇了前者。當地官員說“這非上策,但無他策;非常之時,非常之策”。但是,政府伸手保衛資金鏈的最后結果,不僅取決于被人工呼吸救活的龐然大物能否恢復造血,還清那些并沒有消失的巨額債務,而且取決于當地經濟能否恢復健康、重建秩序。 幸運的是,當地政府已經目標明確地提出,將質量而不是數量規模視為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推動本地企業和行業走向升級之路。 一家巨頭企業倒下,讓一場區域金融危機迫在眉睫。經過短暫激辯,當地政府強力介入,26天后,崩盤得以避免 2008年9月29日,華聯三鑫突然停產,紹興舉縣震驚。 紡織業占紹興這個全國十強縣經濟總量的65%,每年產值1000多億,華聯三鑫在當地紡織業舉足輕重:它每年可生產180萬噸PTA(一種化纖上游原料),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二,保護著當地紡織業不再在源頭上受制于人——在它投產之前,紹興周圍25公里,每年消耗400萬噸PTA,全部需要外購。“就像是半夜醒來發現著火了,往哪兒跑都不知道。”這是許多人聽聞消息后的第一反應。 末路狂賭 華聯三鑫反向做多,預期獲利10億,但如被逼空,要么認賠離場,要么接下巨量高價現貨 停產并非毫無征兆。 從2005年投產僅半年已賺取1億利潤,變成2006年銷售40余億利潤僅1000萬,再到2007年巨虧9億,華聯三鑫猶如風中落葉般墜落。 風暴的氣旋在2005年已開始聚集——國內PTA產能從這時開始急劇擴張,價格急劇下降——而這一時期,PTA的初始原料石油的價格卻在狂漲。兩個價格背道而馳,利潤的失去已是必然。 在2007年的宏觀調控中,由于利潤微薄,紡織業被列入限制放貸的行業名單中,進入2008年,銀行對華聯三鑫,已從最初的蜂擁上門、爭相放貸轉為開始大幅削減其信用額度,資金鏈開始繃緊。 PTA價格繼續下跌,華聯三鑫的現金流開始應付不了資金成本。 2008年夏天,華聯三鑫的管理層孤注一擲,籌集巨資,在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對PTA期貨做多。他們預期獲利10億,填補資金缺口,并希望借期貨拉高不斷走低的現貨價格。 但這是一場毫無勝算的賭局:生產企業從事套期保值業務的原則是必須做空,當遭遇多方逼倉時,他們可以以現貨交割;華聯三鑫反向做多,如被逼空,要么認賠離場,要么接下巨量高價現貨。 而當時,國際油價已到了每桶140美元的高位,更多的人對市場看空,做多,相當于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市場。 運氣沒有眷顧。7月,石油價格從每桶近150美元的高位掉頭向下,雪崩式跌落,PTA的價格則繼續下跌。9月中旬期貨交割日到期,華聯三鑫的末路狂賭一敗涂地:除了交易虧損1億多元,還必須以9405.55元/噸的均價接下21.16萬噸PTA,需耗資20億——即使不算每天每噸0.2元的倉儲費,以當時的現貨價格5400元/噸(之后最低曾跌到4200元/噸)計,賬面虧損9億多元。 暴跌的價格不僅使期貨巨虧,還使工廠遭受另一記重擊——先期采購的原料,從信用證開出到貨輪抵岸,價格已跌去一半。 八九月份,紹興縣政府獲悉華聯三鑫資金鏈緊張,他們開始介入,并向省、市匯報,希望通過與銀行的協調,化解危機。 但20億的期貨接盤費用,沉甸甸地壓到了本已脆弱的資金鏈條上,9月底一家異地銀行在華聯三鑫一筆貸款歸還后不再續貸,猶如最后的輕輕一按,工廠里的機器轟鳴嘎然而止,風暴驟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