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紡企復蘇調查:出口寒冬中的星星之火
■前言 春江水暖誰先知? 幾個月來,圍繞經濟復蘇的爭論一直在持續,掉頭上行的PMI指數在3月份就頑強地突破了50的牛熊分界線,但一直向下滑落的CPI、PPI和外貿數據則在不斷地發出質疑,中國經濟真的回暖了嗎? 對于生存于宏觀經濟體中的一個個企業子細胞來說,每個企業的切身感受和判斷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的全局,在這其中,多年來一直行走在草莽之中的中小企業又最為引人注目。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盛衰所影響的不僅僅是就業,它們是這個經濟體中最活躍和最具市場意識的一個群體,探尋他們的生存現狀,是了解中國經濟是否走出危機泥潭的一個好辦法。 基于此,近日采訪了多家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它們之中,既有在出口寒冬中逆勢而上的外貿企業,也有在危機中受創較重正在復蘇中的高科技制造企業,同時也有正在率先迎來春天的民間金融企業,綜觀這些經過全球金融風暴洗禮的中小企業樣板,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即不斷地創新求變來應對快速變化的外部世界。 “今年上半年我們向歐美市場出口了89萬件毛衫,全年超過150萬件的歷史最高水平看來問題不大。”對于廊坊市鑫源毛衫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書武來說,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對他的企業沒有造成致命的打擊,盡管在他周圍已經有十幾家毛衫出口企業倒下了,但他說,“我有活下來的法子。” ■2萬元起家 5月20日鑫源毛衫公司,張書武剛剛送走發往美國的兩個集裝箱,“今年以來,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外商訂的高檔產品沒有了,因為受危機影響,歐美國家的消費能力在下降,現在我們出口的全部是中低檔產品。” 這種變化也使得張書武去年剛花幾十萬元買進的兩臺高檔縫合機失去了用武之地,但他相信,一旦危機過去,這部分市場的需求一定會重新多起來。 13年前,張書武用2萬元建起了他的毛衣廠,當時只有12名工人和6臺縫合機。如今,他的工人已經擴充到380人,而在附近村里設的分廠有33個,全部算下來,有近3000人在為鑫源工作。“這些分廠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小的家庭作坊,我們給他們提供機器,他們把編織好的半成品送到我們廠里來進行縫合,以前多的時候這樣的分廠我們有100多個。” ■危機中的生存法寶 在同外商打交道的這些年中,張書武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客戶資源,否則危機一來,企業會倒得非常快。 在與鑫源毗鄰的天津和滄州青縣等地,與張書武差不多同時成立的毛衫廠有數十家,“以前每年我們這些同行都會聚一聚,坐在一起互通有無。”但從2007年開始,張書武發現,每年參加聚會的企業越來越少了,2007年青縣有十來家毛衫廠倒了,去年則是天津的一家實力雄厚的毛衫廠倒閉了,這讓他頗有些感慨。 “2007年是人民幣升值非??斓囊荒?,對紡織服裝這樣的出口企業影響很大,而去年又加上金融危機,對出口業形成了雙重打擊。”據張回憶,去年日子最不好過的時候是8月份之前,外商訂單銳減,這一年也成為他們企業近年來最難過的一年,全年出口量只有100萬件毛衫。 按照張書武的分析,這些倒下的企業,除了受到匯率沖擊外,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自己手中沒有穩定的客戶資源,許多都是依靠外貿公司來接單,“這個行業的利潤率很低,一般在8%-12%,許多公司為了節省成本,不愿意走自營進出口,因為自己報關會增加不少成本,但危機一來,這些企業就會陷入困境。” ■外商誠信度高于國內 與外國人打交道這么多年來,張書武感覺外商的誠信特別是歐美外商的誠信度普遍高于國內,這也使他對國內一些“暴發戶”式的做法很反感。 “前幾年外貿形勢好,許多人涌入這個行業,有些就是抱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惡意壓價競爭的現象很多,比如一件毛衫的正常價格應是5美元,但有人就是報出4.5美元的低價,他們的做法其實就是偷工減料,為了趕工期,有的甚至沒有縫合,還是半成品就被裝進了集裝箱運往國外,在前幾年行業紅火的時候,類似這樣‘一夜暴富’的企業主并不少,但金融危機一來,這樣的企業就生存不下去了。”吃過這種企業的苦頭之后,外商也變得越來越精明了,比如以前從不驗貨,但現在普遍要進行抽檢。 一件出口價為5美元的毛衫,出口到國外的市場定價變成了40美元,張書武告訴記者,這中間除了貿易商的利潤外,還有運輸成本、分銷商和商場等許多中間環節。此外,歐美等國的商場和國內商場一樣打折也很多,往往是一件標價40美元的毛衫沒幾天就開始打折,由此不難看出,服裝行業在國外也同樣是利潤率很低的行業。 對目前的出口現狀,張書武的看法是整個行業都還處于低谷,雖然有一批企業倒下了,但生存下來的都是那些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我們從2006年開始自創品牌,同時也開始在國內進行銷售。國外市場雖然處于低迷,但中國服裝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這種需求會隨著金融危機的消退逐漸復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