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寒風中透出暖意 未來面臨壓力
近年來,國人從國外廉價買回的衣服商標上標有“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也成為人們調侃的事情,從中反映出“中國制造”在遍及國際市場的同時,也被貼上了“廉價”的標簽。 如何擺脫為國外“打工”的身份,實現產業升級,創造出自己的品牌成為我國紡織服裝業的當務之急。全球爆發的金融危機,給我國的紡織服裝業帶來新的沖擊,金融危機下的紡織業究竟能否迎接挑戰,抓住機遇轉型成功,做大做強,人們對其寄予了希望。 紡織業成長中的煩惱 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我國紡織業可以說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已經形成了從上游纖維原料加工到服裝、家用、產業用終端產品制造不斷完善的產業體系。數據顯示,2007年,紡織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126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9%,占全國GDP的3.3%。紡織工業約3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占有率連續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國的紡織工業已經是我國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之一,在全球紡織貿易市場占有1/3左右的市場份額,在全球紡織產業格局中具有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優勢。 在發展的同時,紡織業也面臨自身的問題和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我國紡織業的發展抓住了全球產業鏈轉移的時機,利用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在國際市場站住了腳跟。然而,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漸上升,以及面臨持續發展,真正做大做強的壓力,紡織工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日漸凸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布局不合理、能耗高、部分產能過剩等等問題制約了紡織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向實體經濟的蔓延,造成了外需不振,我國的紡織業出口遭遇寒流。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紡織工業約3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并且出口市場近50%集中在歐盟、美國和日本。歐盟、美國和日本正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的地區。出口訂單的減少,造成紡織業市場供需失衡,企業經濟日益困難,虧損增加。作為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企業面臨的困境,增加了我國的就業壓力。 根據工業與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資料,2008年紡織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需不足導致紡織業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去年全年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3%,增速同比回落6.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增長4.7%,回落9.5個百分點。前11月紡織行業實現利潤1026億元,增幅由去年同期增長36.9%轉為下降0.7%;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21.3億元,同比增長97.7%,虧損面達到20.4%。我國紡織工業陷入多年未見的困境。 積極變化出現 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政府及時出臺了各項刺激經濟的措施。紡織業被納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行列,調整出口退稅率。今年4月1日起,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將上調至16%,已經逼近17%的最高點。據了解,17%的最高點相當于實現零稅率出口。出口退稅率多次的調整,甚至于有出現零稅負的可能性,這都說明了國家對出口企業的支持與關注。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紡織品服裝業出口在2009年3月份出現強力反彈,4月份繼續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海關統計顯示,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較3月份環比表現出增長勢頭。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3.7億美元,同比下降11.2%,環比增長3.9%;紡織紗線及織物出口51.2億美元,同比下降14.4%,環比增長13.4%。紡織服裝出口形勢比3月份出現了降幅收窄的現象。 在第105屆廣交會上,眾多紡織服裝企業也反映,出口訂單情況較2008年有所好轉。不少紡織企業表示,今年頭兩個月是最困難的時期,而現在情況有所好轉。根據市場人士分析,進入3月份后,紡織業的庫存進一步消化,出現采購商恢復性下單的現象。另外,4月1日起,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的調整,也會對紡織業產生影響。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出口情況或將有所回暖。 未來形勢不容樂觀 然而,作為“中國外貿風向標”的廣交會上傳出的數據并不樂觀。據廣交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慕新海介紹,紡織服裝成交32.3億美元,減少11.7%,占總成交額的12.3%。其中紡織服裝成交32.3億美元,減少11.7%,占總成交額的12.3%。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廣交會業務辦主任文仲亮表示,中國出口在短期內依然呈現下行的態勢,今年第二、第三季度還將在底部震蕩,但跌幅將比之前幾個月有所減緩,形勢逐步好轉,預計回暖要等到第四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