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貨物對方‘惡意拒收’該怎么辦?”這樣的求助帖子日前在福建省幾個外貿出口論壇上點擊率特別高,同樣的問題也成為相關QQ群里的熱門話題。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導致了國際無信買家屢屢出現,福建外貿出口企業遭遇了今年以來新出現的“拒收潮”。
“我們的服裝已到達對方指定的港口,對方借口質量問題,不愿報關提貨,并要把貨柜退回中國。”福建省一家外貿出口公司的負責人談起這事就特別煩心。去年下半年以來,該公司已經兩次遇到這樣的事了。
與這家服裝生產企業類似,廈門一家蔬菜出口公司更慘。這家蔬菜出口公司把新鮮蔬菜運至歐洲,但對方就是拒絕支付余下的70%貨款,并要求退貨。蔬菜貯藏時間短,一到岸,就得馬上進入冰庫。遇到對方拒收,出口公司就得每天支付冰庫的冷藏費和堆放碼頭的“堆費”。過了保鮮期,就會成為一堆垃圾。
眼下,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向縱深發展,一些出口企業頻遭無理由“拒收”。據中國信保廈門分公司透露,2008年,廈門信保受理拒收案件39宗,報損金額約300多萬美元。今年1~4月份,受理的拒收案件達到15宗,累計報損金額超過2008年全年水平。而這還不包括未找廈門信保投保的遭“拒收”企業。
據廈門信保業務管理處的徐浩介紹,惡意“拒收”目前有幾種情形:買家確實因為自身資金出現問題,無力支付貨款贖單;市場價格突然劇烈波動,出現大幅下降,買方違約;市場環境低迷,買方前期庫存尚未消化,要求退運;買家所在國,比如巴西,貨幣大幅貶值,因此“拒收”。
對此,相關專家提醒出口商注意以下以點:一是接到買方明確表示拒絕收貨的函電后,不宜立即回復,而應主動尋找新買方,因為賣方轉賣貨物表明其終止合同義務。若發現市場行情波動較大,難以找到合適的新買方,賣方則可發函要求原買方繼續履約。如對方不積極回應,還可正式向其發出索賠函。二是如果出口商收到買方文意含糊的拒收函電,感覺無法了解買方意圖,則可委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商賬追收機構進行海外調查,而不宜輕易回復,以免授人以柄。三是出口商在獲悉買方有意拒收,但又希望雙方繼續履行原有合同,以期獲得合同項下的權益時,應明確肯定原合同的效力。
商務部有關專家還提醒,企業應根據進口商資信能力合理確定授信額度和托收方式,盡量選擇即期付款方式,或者增加代收行擔保,積極防范托收結算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