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熱點:中小紡企融資到底有多難?
。貸款對象主要是當地的“三農”項目和中小企業,公司業務的70%是不超過50萬元的小額貸款。貸款雖小,卻在危機中為許多中小企業保駕護航。
但小額貸款公司紛紛“喊渴”。由于政策規定只經營貸款業務不能吸收存款,完全依靠自有資金運作,“無米下鍋”成為當前小額貸款公司最大的困擾,大多數小額貸款公司資金緊張。 此外,目前小額貸款公司被視為企業,要繳多種稅,雖然放貸利率可高過銀行,但扣除賦稅,實際上投資年收益低得可憐。 不少小額貸款公司負責人坦言:如此下去,只有關門了事。他們希望能提高容許融資的比例,或取消這個限制,讓其發展成專業的借貸銀行。還有人認為,現在成立借貸銀行不太現實,但政府可通過優惠政策支持小額貸款公司,對其實行有區別的稅收政策,使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壯大,更好地實現資金的高效配置。 不少銀行成立了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部,許多企業希望采取有效辦法,真正把業務開展起來。據記者了解,很多銀行考核要求是“無風險”。也就是所有貸款業務不能出現一筆風險賬目。如此一來,貸款就必須戴上“雙保險”帽子:有抵押,有擔保。這給無法抵押的中小企業設立了高門檻。 當然,也有一些銀行在嘗試突破。比如,上海銀行杭州分行小企業金融部的服務對象,就是利潤1000萬元以下、規模1億元以下的小企業。該行創新了幾種貸款辦法:一是聯保,讓小企業抱團增加信用,四五家企業結成聯保圈子,一起申請授信,相互監督風險,相互擔保;二是應收賬款質押,根據企業訂單發放貸款;三是嘗試做純粹的信貸,根據企業的市場、訂單、信用級別,發放1000萬元以下的貸款。 記者在該行營業大廳看到,來辦業務的人絡繹不絕。該行小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吳洪彬說:“原來是只要有抵押就貸款,貸出去怎么用不管。這樣粗放經營的思路確實要變變了。但一味惜貸也違背了銀行為企業服務的宗旨。其實,如果貸前調查做得扎實,對企業了解深入,不但貸款會安全,也有利于銀行自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