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熱點:中小紡企融資到底有多難?
在中小企業最密集的浙江,企業家們眼下融資到底有多難?記者深入多個市縣探究: “不能雪中送炭,起碼不該釜底抽薪” 坐在記者對面的張越康,模樣斯文、樸實。這位浙江百煉集團董事長,在當地也是有頭有臉的企業家。說起去年以來的貸款經歷,他連連搖頭,聊著聊著竟紅了眼圈。 “我靠做襪子起家,一直做得不錯,能賺錢,也平穩。就是心氣高,覺得這是傳統產業,想提升。2005年就投了1.5億元,轉型生產新型制冷劑。” 張越康與銀行打交道,就從那時開始。“新產業上馬,銀行看這個項目好,紛紛上門來拉業務,要給我放貸。我這人耳朵根子軟,經不住人家跑得勤,一次次來,覺得不好意思,就貸吧,每家一兩千萬元,共貸了12家銀行!” 前面一直沒問題,企業運轉良好,產量從500噸做到了5000噸。“誰知去年5、6月份,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來了,我的企業也受到很大影響。但我響應國家號召,堅持不裁員––你想一想,1000多名員工呢,一家伙裁掉,那是啥影響!可銀行跟咱想的不一樣:先是一家外省的商業銀行來催貸。我好話說了幾大籮,希望能緩一緩,可人家絲毫不為所動,說是要對國家資產負責。一下子收走了2000萬元!” 張越康很困惑:“我就不明白了,借錢給你時,就說你是高科技企業,要支持。不借時,又有詞兒了,說你的企業跨行業投資,風險太高!” 一家銀行收貸,其他銀行蜂擁而至,又收走了2000萬元貸款。沒辦法,張越康賣掉了一家老工廠,籌了4000萬元出來,算是勉強撐過了春節。最近麻煩又來了:有謠傳說他的企業要黃,多家銀行找上門,橫眉冷眼要收貸,又收了3000萬元。“一年多被收走7000萬元貸款,哪家企業能受得了?說真的,我就快崩潰了!收貸的銀行,連個理由都不給我,去年到現在,我一直就在跑銀行,可連怎么回事都沒弄清楚。” 張越康說,都講應對金融危機要“抱團取暖”,抱團需要大家互相支撐。不能雪中送炭,起碼不該釜底抽薪??!銀行也是企業,為什么就不能承受一點風險? “沒有銀行輸血,很難堅持下去” 說到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盡管李九斤不像張越康那樣激憤,但也是一肚子苦水。 這位杭州匯林食品集團董事長說:銀行貸款,要么有抵押,要么有擔保。但中小企業沒什么東西可抵押。房子,租來的;土地呢,創業積累少,誰敢儲備土地資源?還有一個,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又不能像大企業那樣互保。說到底,只能是一個字:難! 李九斤說,去年以來的經歷想想都后怕。金融危機沖擊說到就到,市場流通一下子變緊,需要的資金量大增。他自2005年辦了“中華名優特產網”,給農民提供農產品價格和市場預警信息,還能在網上談買賣,很受歡迎。沖擊加劇后,他和兒子決定繼續為農民辦這個網站,但怎么繼續?缺錢?。∧菚r候,天天跑銀行,就是拿不到錢。父子倆下狠心把兩套房子拿到銀行做抵押,拿錢回來維持網站運轉,可還是不夠! 李九斤感慨:“中小企業這個群體最需要支持。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簡單到產業鏈,這個過程有多苦,我們自己知道。比方說我們的無形資產投資,想打品牌,促銷,展會,廣告,2000多萬元下去了,看都看不出。如果我拿1000萬元買塊土地,就好辦了是不是?但我換來的中國馳名商標,省級研發中心,這些又不能當抵押!” “銀行能不能開拓一下思路?針對中小企業缺少抵押物的特點,考察他們信用度,讓企業的著名商標等無形資產作抵押,不是更好嗎?”李九斤問。 杭州恒威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相斌認為,現在是政策多,落實少。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能滲入中小企業的還是很少。面對金融危機沖擊,很多企業縮小規模“過冬”,但企業越小,到銀行融資越難。“我70%的精力花在融資上,跑了七八家銀行,都沒戲!要是能把全部精力放到生產經營上該多好!” 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則形容,現在是大企業的錢花不完,小企業卻拿不到:“中小企業仍在受煎熬!大多是一兩百名員工,一兩千萬元銷售。眼下他們首先是要生存,有多少利潤多少發展都說不上。市場變窄了,銷售成問題,沒有銀行輸血,很難堅持下去……” 打開思路才有可能解開貸款難題 中小企業貸款難如何破解?浙江省想了不少辦法。去年7月,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如今全省小額貸款公司已有幾十家。按有關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只經營貸款不吸收公眾存款,注冊資金為5000萬元至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