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1日起,我國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提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稅率。
在連續多次調高出口退稅率的刺激下,我國外貿出口初見成效。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外貿企業更多地是把退稅作為壓價讓利的促銷工具,甚至產生了依賴出口退稅率調整的惰性。
專家指出,出口退稅減輕了出口企業的負擔,增強了企業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下的競爭力,是一種實質性的支持。但出口退稅政策始終是無法操控外需的,一切都要看外國人的消費意愿,甚至提高出口退稅還會進一步強化出口導向,導致某些出口產業的產品出現新的過剩,使發展方式進一步逆轉。
退稅的優惠基本都給了客商
在日前結束的105屆廣交會上,來自河南的一家卷尺出口企業負責人趙山林告訴記者,“雖然近期塑料等原材料價格漲了不少,但是為了留住老客戶,我們沒有調整價格,甚至還下調了部分產品價格。如果按照原有的價格核算我們肯定會虧本,但由于4月1日出口退稅率上調了,我們就有了調價空間。”
據悉,從2009年4月1日起,國家提高了3000多種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比如說金屬家具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3%,一部分塑料或者是玻璃制品提高到了11%,小五金、鎖具和搪瓷制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了9%,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更提高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稅率。
對于遭遇出口寒流的外貿企業來說,出口退稅的上調當然是一個極大的利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贏利空間。但事實上,更多的外貿企業卻像這家卷尺企業一樣把退稅的優惠基本上都給了客商,以求能保住訂單。
“現在不少客戶在進行價格談判的時候,無論我們報什么價格,他們第一句就說我們上調了出口退稅,要我們把價格降低一點。”佛山市通和電子銷售部孫日新表示,“其實我們也不想如此,但是產品沒有什么優勢,我們不讓點數給他們,其它廠家也會讓,為了保住訂單,也只能這樣了。”
在105屆廣交會上,記者發現前來交易會談判的境外采購商都很熟悉中國市場,非常關注中國出口退稅的調整,一旦哪個行業上調了出口退稅,則一定要壓價。而國內參展企業為了保訂單,普遍會做出一些妥協,將退稅的部分優惠給客商,這樣就使產品出口就更加有競爭力,也更容易接到訂單。
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次調整的出口退稅政策也正在顯示預期效果。根據統計,4月份當月我國出口下降22.6%,降幅為今年來最低水平。按工作日平均計算,4月份與3月份出口環比增長6.9%,繼3月份之后單月出口再次出現環比增長。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等此前多次提高出口退稅的產品恢復得較快,4月份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較3月份環比表現出增長勢頭。其中箱包、玩具和紡織類產品的出口,環比增速分別為22.4%、18%和13.4%。
與此同時,近期我國的出口退稅出現大幅度增加。根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出口退稅達到1861億元,同比增長29.7%。
調高退稅未必能擴大外部需求
在105屆廣交會上,有不少參展企業都從退稅中獲得發展空間。據悉,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連續多次提高了7530多種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占出口商品總數的55%以上,但是仍然有不少企業期待國家繼續上調出口退稅率,形成對出口退稅提高的依賴。
蘇州恒泰進出口有限公司蘇太奇就告訴記者,“雖然出口退稅的利益都讓給了客商,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提高我們這個玻璃器皿的出口退稅率,因為現在幾乎無利可圖,希望能夠從出口退稅上調中獲得幾個點的微薄利潤。”
像蘇州恒泰進出口有限公司這樣的外貿企業還有不少,這些企業普遍反映,出口退稅是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最有力的工具,而現有的退稅不夠解渴,希望退稅還能上調,因為現在外需減少,市場競爭也很厲害,企業利潤非常薄,所以希望能從退稅中多獲取一些利潤。
然而更多的企業則認為,上調退稅雖然有利好消息,但也可能會助長企業的惰性,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而且退稅上調之后讓一些落后產能又重新開始上來了。此外,企業通過讓利可以降低產品價格,但是更關鍵的卻是要看是否存在市場需求,如果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了,就是價格再低,也難以獲得很多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