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紡織企業在危機中緣何“逆市飄紅”
記者在浙江調查各大紡織產業集群時發現,受金融危機沖擊,紡織行業整體生存艱難,但有近兩成的紡織企業不僅站穩了腳跟,還進入了一個快速、超常的發展“機遇期”。分析這些企業逆勢上揚的原因,主要是在金融風暴來臨之前練好了應對危機的各種內功。 龍頭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在采訪中,申洲國際集團、富潤控股集團、越美集團、雅戈爾、巴貝領帶等一批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的領軍者告訴記者,在1/3的企業訂單下滑三成以上的基本面下,目前仍然能夠逆勢上揚,甚至在危機中如魚得水的企業,約占國內紡織企業的20%。浙江紡織業界認為,對于這部分龍頭企業來說,眼下的“生態環境”可以說進入了最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機遇時期。 首先,一些企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得到緩解,有的甚至著手儲備、培養人才。由于行業總體上不景氣,導致用工減少,珠三角一批外資紡織企業撤資,大量熟練工和管理人才開始往長三角等地轉移。義烏的襪業龍頭企業浪莎集團年初以來產銷兩旺,董事長翁榮弟說,以前民工荒,導致企業內部有些崗位與部門沒有設立,現在不僅人員補充起來了,還儲備了一批人才。 其次,原材料價格企穩,紡織設備價格跌至谷底,技術改造進入最佳時期。由于原油、煤炭、鋼材等價格回落企穩,原材料價格低位運行,世界一流的紡織設備價格跌了1/3,在此情形下,也正是從國外購置大型設備、擴大再生產和技術改造的大好時機。諸暨生產無縫內衣的美邦針織有限公司今年全年訂單已經排滿,最近還收購了美國兩家競爭對手的商業網絡和生產設備,花5000萬元引進的設備已經運抵國內。 再次,國家扶持政策使企業運行成本降低。融資成本、財務成本降低,增值稅轉移,退稅率也從去年的11%上調至現在的16%,加之政府對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走出去加大了專項資金支持,特別是大企業利潤空間隨之放大。申洲集團董事長馬建榮說,出口退稅上調一個百分點,該公司一年退稅六億元人民幣,相當于這家公司去年一年的利潤總和。 向“微笑曲線”兩個制高點獲取效益 按照設計研發、加工制造、品牌營銷三者組成的著名“微笑曲線”理論,多數中小紡織出口企業處于加工制造部位,因而利潤微薄,抗風險能力弱。而在設計研發和市場營銷兩個利潤高點取得突破的企業,情況恰恰相反。 浙江嵊峰襪業有160多個國家專利,每個專利都開拓出了一片新市場,例如這家公司今年開發的帶扣子可以扣起來的襪子,因為不會發生只剩一只襪子的情況,在歐美市場大受歡迎,一家德國公司一口氣下了500萬美元的訂單。去年嵊峰襪業的銷售額達到三億元,今年的目標是五億元。 諸暨市外經貿局長樓闖說,金融危機沖擊之下,行業洗牌加劇,低利潤低附加值的單一加工企業受重創,而注重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研發、自主品牌和市場營銷的企業,基本上不用擔心訂單。 中國輕紡城管委會主任周如生認為,其實紡織業也可以是高附加值、高利潤的行業。意大利一米女裝面料布銷售15歐元,成本僅五歐元,關鍵是研發設計融入了高新技術,有國際品牌做支撐。全球最大領帶生產企業———巴貝領帶公司董事長金耀說,雖然中國原創品牌在國外知名度還非常有限,中國企業自己建立的營銷網絡也十分稚嫩,但只要一天不占領這兩個“微笑曲線”的制高點,中國紡織業就不可能擺脫“為人做嫁衣”的局面。 尋找經濟危機“避風港” 傳統的海外紡織消費市場難以啟動,貿易壁壘抬頭,人民幣升值壓縮利潤空間,中國沿海地區的土地、人工成本飛升,不少紡織企業的處境可謂“四面楚歌”。不過,在歐美市場受挫之時,轉攻中東和非洲的企業已經留下了成功突圍的經典案例。 浙江達享控股集團公司在非洲的博茨瓦納投資260萬美元設立了帶料加工企業,生產加工服裝和家紡面料,并以博茨瓦納為據點,拓展到南非、納米比亞、莫桑比克、尼日利亞和加納等國,然后把非洲作為轉口貿易基地進軍全球市場。從1998年在博茨瓦納設立第一個貿易窗口,到去年達享集團的全球銷售已經達12億元。今年紡織企業普遍面臨困境,達享集團正在博茨瓦納積極籌建一個總投資5000萬美元、占地六平方公里的紡織工業園區,帶動國內的紡織企業抱團走出去,建立海外紡織業產業鏈。在海外建立工廠,不僅僅意味著土地和勞動力的要素得以解決,打開了潛力巨大的新市場,改變了紡織業利潤率低下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國際貿易摩擦和各種貿易風險。據了解,僅諸暨市現有的100多家境外貿易機構和10多個境外生產型企業,每年直接帶動七個億的出口。 周如生說,我國外向型企業多年來為海外市場代工,只能算是一半走出去,要徹底走出去,就要在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規避風險,為企業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