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一線調研:難言“觸底”
臺企量子紡織企業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孟博,浸潤珠三角外貿行業20多年,今年首次來到紹興洽談采購。“海外客戶現在的第一句話是:‘價格能不能再優惠一點?’”他對本報記者說,雖然珠三角具備了完整的紡織品產業鏈,但眼下客商對價格特別敏感,使他不得不“北上”尋找性價比更高的供應商。張孟博表示,廣東紡企的外貿銷售額普遍同比下降30%左右,壓力很大。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主動出擊成為紡企和采購商的共同選擇。紹興縣紅綠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肖建耀今年排定的參展“路線圖”是:2月巴黎→3月上海→5月柯橋→7月深圳→9月巴黎→10月上海……至于對未來形勢的判斷,肖建耀的回答跟很多企業一樣:“說不準。” 2 、紡織業重新定位添信心 作為浙江省盈利總量最大的工業行業,該省紡織業利潤占全國同行業的27%,居第一,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16.9%。擁有產業集聚優勢的紹興,又是浙江紡織業的倚重之地。 但長期以來,“一流的設備,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價格”,成為紹興紡織業的真實寫照。由于當地紡織業基本以生產鏈形式嵌入全球價值鏈,主要集中于成品的生產過程,而化纖原料、紡織機械等主要靠進口,高附加值的設計和品牌運作能力較弱。 在中國輕紡城內,一家里料供應商的負責人指著1塊灰色條紋的里料樣品對本報記者說,這種里料的出廠價是每米5元人民幣,外商買去多用于西服的里料,每件西服用到的里料不過幾米,但成品西服可以賣到幾千到幾萬元人民幣一套。“有一位美國客戶曾特意帶來一套使用了我們里料的西服,并告訴我這套西服在美國的售價是10萬元人民幣。”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既驚訝又無奈。 “從紡織產業的‘微笑曲線’而言,紹興紡織業處于曲線的‘下頜’部位,也就是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紹興市經貿委相關人士坦言。如中國的其他輕工類產品一樣,依靠成本優勢薄利多銷,成為眾多中小紡企唯一的生存之道。但去年以來,由于匯率變動、原材料成本上升、外需減少等多重因素,紡織業利潤急劇壓縮,處于微利狀態。紡織大省浙江直面考問:紡織業是否已淪為夕陽產業? 這一困擾整個紡織業的懸疑隨著《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才解開。在《規劃》中,紡織工業被定性為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以及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鮮為人知的是,《規劃》與紹興企業家浙江富潤集團董事長趙林中的一項建議有關。去年底,已感知紡織業危局的趙林中向全國人大發去了題為《應從民生的高度定位紡織產業——關于對促進紡織行業發展》的建議,要求從民生的高度定位紡織業。“救市先救紡織,救紡織就是救農民”。他的建議被送呈溫家寶總理并得到批示,有關意見在振興規劃中得到采納和體現。 “紡織行業地位的提高,讓我們增添了信心。”趙林中說,去年困擾紡織行業的首要問題是資金,今年則主要是市場問題。“我們要改變自己,還要留意全球的市場變化。市場有了,政策有了,要扎實地活著。” 對紡織第一重鎮紹興而言,上層的政策信號無疑是場“及時雨”。今年2月,紹興縣縣長馮建榮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如果說去年11月國務院出臺的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六條扶持措施是“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今年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就是“報春花”。“恰逢立春,這預示著紡織產業的又一個春天來了,給我們帶來了信心。” 紹興縣政府一位官員示,紹興也曾出現過關于紡織業是否是夕陽產業、落后產業的爭論,尤其是在去年個別企業資金鏈斷裂、宏觀環境不景氣的背景下,這樣的爭論更為激烈,有些企業“用腳投票”選擇了退出。“從這一意義上講,振興規劃對紡織業的明確定位,無形中平息了這些爭論。” 在《規劃》正式公布前10天,紹興縣《加快紡織產業集群升級行動計劃》緊急出爐,提出建設國際性紡織制造中心、國際性紡織貿易中心和國際性紡織創意中心三大目標。該計劃期限與《規劃》一致,也是2009—2011年,目標也與之吻合,“實現從紡織大縣到紡織強縣的根本性轉變。” 紹興市發改委的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稱,根據調研,今年以來,在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激勵下,特別是紡織產業重新定位后,紹興眾多紡織企業在寒冬中感到了政策的溫暖,企業的發展信心逐步恢復。“紡織服裝等產業由于剛性需求和反周期效應等的存在,繼續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