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召開新聞發布會 發布吉化職工“中毒”事件相關情況
13日下午6點半,吉林市人民政府在吉林市霧淞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參加發布會的市政府,市環保局,市衛生局,市安全生產監督局的領導分別從各自的領域對社會上非常關注的該市化纖集團部分職工發生不明氣體接觸性反應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現狀等情況進行了發布。 吉林市長張曉霈之前曾表示,不要聽領導的,要聽專家的,要以科學權威的結果來對百姓負責。目前一些檢測結果中許多指標正常,引發事態的原因不得而知。而來自國家衛生部等國家省市的專家還在進一步分析情況,事件的具體原因還并無定論。 據介紹,截至5月13日9時,全市累計收入院治療161人,其中已出院11人,現住院150人。在就診人員中,大部分主訴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周身無力癥狀。目前已對吉林化纖集團的328人進行血樣檢查,從檢查結果來看,無不良氣體中毒指標。 市政府副秘書長王明臣介紹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4月27日下午,吉林化纖集團《關于吉林化纖集團公司腈綸紡紗廠停車情況的緊急報告》信訪件向政府反映:4月23日化纖集團腈綸廠員工聞到刺激性氣味,下午17時30至18時氣味加重,部分員工出現頭暈、惡心等不同癥狀,當晚18時30分,化纖集團員工疏散回家休息;24日早,組織開車一小時后,又有員工出現了前述癥狀。 接到吉林化纖集團反映后,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做出工作部署。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衛生局等相關部門立即展開工作。 4月24日,市環保局開始布置點位監測一氧化碳(以下簡稱CO)濃度。經檢測,環境敏感區域(化纖集團居民區、經開區政府辦公樓)主要污染物CO一直未檢出,重點監測點位(化纖集團腈綸紡紗廠門前)日平均和小時平均值均未超過國家空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只有4月27日18:30時瞬時值達到24.5mg/m3。 4月29日晚,根據吉林化纖集團反映廠區和車間內CO濃度較高,環保局再次安排布設8個監測點位,每兩小時檢測一次。監測結果廠區僅有一次瞬時值達到7.5 mg/m3,其余基本未檢出。 4月29日上午,市安監局組織有關專家到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乃爾公司),從安全生產角度對苯胺裝置生產工藝進行排查。 4月30日,康乃爾公司按照市政府要求,在制定妥善的停產停車計劃和措施的基礎上,于當日8:00時完成停產停車工作。 吉林市環保副局長蘇學飛說:“4月23日晚,吉林化纖廠向吉林市環保局信訪舉報,反映該企業紡紗車間工人聞到難聞氣味,部分工人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癥狀,懷疑是車間西側的康乃爾公司生產過程中異常排放。4月27日開始每3小時1次,每天8次采用便攜式五參數檢測儀對康乃爾公司廠界環境空氣進行監測。 省環境監測中心從5月5日開始,在康乃爾公司布設了7個監測點位,在化纖廠布設了11個監測點位,對有機污染物進行定時監測和隨機抽測,檢出有機物均符合國家環境標準。 據介紹,2007年2月位于吉林市九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吉林康乃爾公司15萬噸苯胺項目由具有國家乙級評價資質的吉林市安全科學技術研究所進行安全預評價后,獲得安全設立批準。2008年9月29日,該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專篇獲得審查批準,該專篇由具有國家甲級設計資質的化學工業第二設計院設計。 “該項目的評價、設計、施工監理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吉林市安全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宋夢良說,4月29日上午,我局組織專家和省安監局領導到康乃爾公司對苯胺裝置的設備和工藝進行排查,雙方都認為此次現象不是由于企業生產中設備、管線,工藝等出現泄露所致,不屬于安全生產事故和事件,屬于生產排放出現的環境影響問題。 “5月9日請吉林省職業病防治院派職業衛生專家到吉林市康乃爾公司5個車間作業場所,27個工作地點進行檢測,共采集303個樣品,初步檢測結果,在各工作地點,不同時段丙烯晴,苯,苯胺,硝基苯四種化學品工作場所空氣中的濃度,其半定量結果,均不超過短時間接觸允許濃度(PC—STEL)國家衛生標準。”市衛生局副局長白輝英說。 事態發展到目前,各個部門都在自已的職責范圍內緊密關注事態發展:目前市環保局按部署,環境監察,環境監測人員仍在現場進行24小時巡察和跟蹤檢測; 安監局目前正在康乃爾公司苯胺裝置停產期間對其進行嚴格監督,監控其停產和停止一切物料的裝卸,確保停產期間的安全。 在吉林市職業病院和吉化職工醫院確定為收治醫院的基礎上,目前,市衛生局又將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市第二中心醫院確定為收治醫院。 目前,衛生部已派國家疾控中心張壽林教授等9名專家來到吉林,正在緊張有序開展工作。 王明臣表示,相關信息和專家的鑒定結果,將及時向媒體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