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不是企業出局 服企期盼宏觀“配套”
徐高堂也曾想通過參與辦學來填補影響企業升級的服裝人才供需短板,他對于目前學校在員工技能培養方面的貢獻并不是很滿意,所以他希望將自己的工廠當作培訓基地,供學生實習,以積累經驗,然而,關于辦學帶來的巨大投入還是讓他有些猶豫不決,由此,他希望國家能對企業參與辦學提供相關補貼,進而讓企業參與進來,共同填補人才短板,提升產業競爭力。
解決產業宏觀性難題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許多業界人士看到了市場自動調整生效的可能,那些質量差的、工藝不合格的企業將被淘汰,而剩下來的企業將完成產業升級的使命。 這被認為是可行的,而又是必須的。然而,對于這種市場調整的功效業界依然擔心不少。 首先是對公平性的擔憂,考慮到目前部分大型企業正是依靠某些政策上優勢得以迅速崛起,在這波危機當中,地方政府如出現一些政策傾斜,比如銀行貸款、土地審批,以及財政、稅收上的便利等,將會導致大型企業獲得更多不對等的競爭優勢,讓那些產品不差的小企業處于被動。這種對政策傾斜的擔心讓小企業對“市場自動調整”的價值存在一些疑問。 其次,對于危機下的市場自動調整,業界部分人士也擔心,一些企業出局了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中國服裝制造的面貌,而為此設定的產業升級目標的具體指標又是什么?當一大批中小企業出局了,產業就真的升級了嗎? 由此,更多的業界人士認為,產業升級的根本在于解決困擾行業多年的基礎性問題,而不是要淘汰多少家企業。比如,提升產品工藝水準要解決人才和設備問題,進而把原本缺乏的一些大環境應有的“配套”填補過來。 徐高堂最近在考慮添置新的裁床設備,因為他看到提高企業生產水平、效率的急切性。 “有些世界最新的裁床,我都很想買,因為它對我們工藝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徐高堂進而表示,“引進這些設備將會提高產業整體水平,想想看,北京產區如果添置了幾百臺這樣最新的設備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同時,徐高堂也覺得,這屬于國家提倡的技術改造范疇,由此,國家應該在稅收上給予一定減免,“甚至在財政上,國家也可以像家電下鄉那樣給予一定補貼。解決產業的一些宏觀性‘缺失’。”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