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不是企業出局 服企期盼宏觀“配套”
很多時候,一些困擾行業升級的難題因缺乏市場壓力長期無法改進。而在金融危機導致銷售受阻的眼下,服裝業被認為“看到”了改變這些問題的曙光。 過去,對服裝工藝、質量等基礎性問題的漠視,造就了中國服裝產品低質的“傳統”印象,業界似乎出于“精力有限”的現實而往往并未將此上升到關系企業生存與否的高度?,F在,市場需求的疲軟使得越來越多的服企開始有了“精力”,結構調整,乃至產品升級在金融危機下,被許多業界人士認為贏來了市場自動調整改變的最佳時機。 事實真的如此嗎? 要對那些困擾行業多年,過往服企通常逃避的問題進行改革會在眼下水到渠成嗎?比如對服裝產品質量、工藝水準的提升,要對此進行改革,提升產品質量、賦予其更時尚的風格,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對于許多企業而言,做到這些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而他們要怎樣去做才能在中國找到這些人才呢? 外部人才招聘難 北京珂雅格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高堂最近向記者抱怨了中國服裝生產類員工的“不切實際”,以及服企眼下人才選擇空間的狹窄,他的理由來自其最近做招聘廣告的經歷。 “我一天就接到了20多個應聘電話。”徐高堂說,“他們都是來應聘板師的,對我要招聘的其他崗位毫不感興趣。” 在這次招聘廣告中,徐高堂計劃招聘幾個不同類別的員工,包括工藝師、板師,以及普通縫紉工。他這么界定它所設定的不同崗位的區別,只擁有縫紉技能就是普通的縫紉工,除此之外,還熟練掌握熨燙技能和板型知識的可以算作工藝師了,而綜合素質更高,具有美學鑒賞能力的則可以成為板師。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服裝業的工藝師、板師非常難找,又特別需要。但更多的應聘者,很多剛從學校出來的都希望走捷徑、抄近路,直接應聘板師。”徐高堂表示。 由于待遇上的不同,大多數中國服裝業生產類員工希望從事能帶來更高待遇的板師、工藝師工作。然而,在徐高堂看來,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卻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據徐高堂透露,目前,國內好的工藝師每月能拿到5-6千元的工資,好的板師則以萬計,而普通的縫紉工的工資也就幾百元,不超過2千元。 “這跟這些崗位帶來的價值有關,工藝師要求從業人員年齡大,經驗足,通常這些都是工廠里的老人,工廠不會放他們走,因此人才市場上很缺乏這樣的人,而板師崗位則不大需要年齡大的,因為板師實際上從事的是二次設計工作,需要更新鮮的觀念,因此,年齡大了的板師通常都會因為觀念跟不上而被迫轉行。”徐高堂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想要應聘板師就是因為待遇好,他們的年紀對時尚的理解也符合這個崗位的要求,但問題是,他們的知識面太窄,只顧眼前經濟利益,而缺乏實際價值。” 在徐高堂的用人觀中,待遇是跟員工的技能掛鉤的,要提高待遇,提高技能是基礎。而沒有這個,服企是無法提高勞動效益、提高員工工資,乃至結構升級的。 但鑒于眼下服裝產業人才市場的現實,徐高堂認為,服企的選擇空間相當有限,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實力,進行產品升級的空間也相當有限。由此,整個產業的升級面臨的還有大環境配套能力的缺乏,而不僅僅是企業個體的“不作為”。 內部培養成本大 外部無法獲得提升企業競爭能力的關鍵人才,徐高堂曾想到通過內部培養給予解決,他曾對企業的一些年輕縫紉工“壓過”擔子,他告訴這些員工,除了做好本職的縫紉工作外,還可以進一步學習熨燙技能,板型知識。然而,這些卻不被員工所理解。 “這些縫紉工的縫紉技能都非常出色,每月能拿到近兩千元的工資,我告訴他們,要他們去做熨燙等方面的工作,并采購了一大批相關專業書籍供他們學習,但他們就是不理解。”徐高堂表示,“在他們看來,能做好這些縫紉工作就夠了,反正也是拿這么多錢,為什么還要學其他的東西。” 在徐高堂看來,這是因為年輕員工的短視、毫無遠見造成的,“他們沒有意識到學習這個能在未來為其帶來更大的收入,現在,他們認為學了其他技能也只能拿這么多錢,就干脆不學,而我也不可能因為他們在學這個就為其開出工藝師級別的工資。” “因此,對于企業內部培養,關鍵是企業的能力有限,不可能通過企業來完成員工的技能培訓,這個成本太大。”徐高堂表示,“而社會提供的幫助又非常有限,學校里出來往往因為實際經驗而難以產生價值,現在國家說要提高工人工資,但員工不能提高技能,提高勞動效率,企業怎么能去提高工人工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