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分析:浙江紡織行業該如何轉型升級
在相當時期內紡織業還將是浙江的重要產業。紡織業轉型升級要牢牢抓住“微笑曲線”的兩端,即設計、研發和品牌、營銷,在制造環節中選擇提升和轉移,著力提高產品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使浙江真正從紡織產業大省向紡織產業強省轉變 2008年下半年以來,浙江省紡織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不少企業正逼近其生存底線,紡織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了規劃的五大要點。未來浙江紡織業該如何實施轉型升級?筆者考察了當前紡織業面臨的新環境,并由此提出實施梯度轉移戰略、總部經濟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品牌建設戰略和內外銷并舉戰略,以加快浙江紡織業轉型升級。 一、紡織業面臨的新形勢 浙江省是我國紡織業重要集聚區、紡織大省,擁有全國最多的紡織產業基地市(縣)、特色城鎮。自2001年起,浙江紡織業無論是在產業規模還是在產業整體效益水平上均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隨著浙江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逐步提高并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新支撐力量,紡織業總產值在浙江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至今仍保持產值規模全省第一的地位。浙江紡織業出口創匯額占全省出口總額比重也出現下滑趨勢,但出口絕對額依然位居全省前列。當前浙江紡織業面臨的新形勢: 一是國際需求市場疲軟。從外部需求看,美日歐等消費市場正受“金融危機”影響而走向低迷,我國龐大的外向型經濟正在經受外部需求減弱的嚴峻考驗。浙江省紡織業更早地感受到這種考驗,出口增幅自2003年起持續回落,2007年回落到2000年以來最低點。進入2008年情況更為嚴峻,紡織業出口增幅繼續回落。 二是宏觀政策環境有新變化。近年來,包括出口退稅率調整、產業布局調整、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紡織業走向產生重要影響。而2008年底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2009年初通過的紡織產業振興計劃,對浙江紡織業是重大利好,為浙江紡織業在遭遇出口阻力時仍然保持穩定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三是產能結構性過剩逐步顯現。2000年以來,浙江省紡織業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尤其是2003年前后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100%以上。2005年國家發改委就已將紡織業列入存在潛在產能過剩的產業。浙江紡織業眾多民營企業均選擇進入壁壘較低的制造環節,產品同質性嚴重。近年來,浙江紡織機械裝備水平提高明顯,但產業發展“路徑依賴”特征也明顯,依然有過多的中小紡織企業集中于產業價值鏈低端,產品差別化率不高。經過7年高速增長,浙江紡織業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逐步顯現。 四是資源要素環境制約日益明顯。浙江土地資源稀少、一次能源短缺,紡織企業面臨著比中西部紡織企業更加嚴峻的資源要素制約。隨著浙江工業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用地用能問題日益突出,紡織業承受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此外,隨著浙江生態省建設、打造綠色浙江戰略的深入實施,政府加大了對污染企業整治力度,其中紡織印染企業成為整治重點之一,紡織企業環保設施投入以及治理成本較以往顯著增加,不少企業已進入“微利時代”。 二、紡織業轉型升級戰略選擇 浙江紡織業走出困境,要牢牢抓住“微笑曲線”的兩端,即設計、研發和品牌、營銷,在制造環節中選擇提升和轉移,著力提高產品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加快實施轉型升級發展的五大戰略。 梯度轉移戰略。梯度轉移戰略是一種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我國紡織業發展本身存在區域不均衡現象,而國際間紡織業競爭優勢也在動態調整中,這為浙江紡織業統籌實施國內產業轉移和“走出去”戰略創造了條件。(1)依托現有比較優勢,推動浙江紡織業國內轉移。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實施帶動下,勞動力規模及成本、原材料、土地、能源等資源要素優勢越發明顯,并由此帶動中西部地區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快速增加。而以浙江省為代表的東部地區受土地資源緊張、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產業初級要素競爭力大大弱化,比重連年下降。浙江紡織業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的動力已經形成,順勢而為,積極進行產業國內轉移,形成區域互補優勢,是浙江紡織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選擇。浙江紡織業應在比較優勢調整的基礎上,通過在新疆建立棉花基地、在廣西等地建立絲綢基地等并就近組織紡織品加工制造,加快原料生產、產品制造加工環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為浙江紡織業轉型升級騰出有限空間。(2)優化全球資源配置,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浙江等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已接近1美元/小時,而東南亞地區紡織業勞動力成本在0。3美元/小時左右,成本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