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在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勢頭放緩的大背景下,和全國輕工業和工業的增速相比較差距并不大。應該說,我國紡織服裝業并沒有出現大的衰退。
出口“量價齊跌”
2008年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增長速度大大低于2007年同期增長速度。而且,從2008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一改先前“量減價升”的態勢,呈現出十分明顯的“量價齊跌”新趨勢。
根據我們2008年11月份對江浙沿海地區若干紡織服裝企業的調研數據,1-11月份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出口增速要高于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平均增速,但規模以下的企業出口則同比大幅下降,而且大大低于全行業出口增速。
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形勢比較好,大量的中小紡織服裝企業投產,產業存在嚴重的過剩,惡性競爭現象比較嚴重。而且,大多數企業都是依靠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企業技術水平不高、規模小、缺乏自主品牌、產品附加值低。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加上國際環境的變化,從而出現大量企業倒閉現象。這對于紡織產業發展而言,不一定是壞事。通過市場優勝劣汰,有助于紡織服裝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提高產業競爭力。
六大建議緩解競爭壓力
從目前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在短時期難以得到徹底解決。人們的消費信心已經受到影響,國際消費市場將進一步出現萎縮,并進一步傳導到人們對日常基本消費品的需求。近年來,歐盟、美國、日本一直是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占我國紡織品出口額的40%以上。而且,在日本,紡織品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在70%以上,已經飽和。市場的縮小,將使得發展中國家出口到發達國家的產品競爭更為激烈。
雖然從2009年美國取消了對中國的紡織品配額,但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在競選中已經明確地說出要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到美國進行監控”。出于保護美國自身的利益,貿易保護主義或卷土重來。紡織品將有可能再次成為美國政府對中國貿易政策作出嚴厲姿態的犧牲品。
從目前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已經使得我國消費者對國內經濟形勢產生了擔憂。2009年人們對基本消費品的需求也將有所減弱,消費市場縮小,使得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的競爭更為激烈。
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而國內市場的一般產品已經趨于飽和,競爭使得產業壓力增大。隨著國內消費者消費信心的減弱,高檔產品的需求也將放緩。
因此,我有以下幾條相關建議:
第一,樹立消費者和生產者對我國經濟的信心。權威機構和專業人士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實體經濟等問題進行科學解讀,樹立消費者和生產者對明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第二,采取有效政策刺激出口和發展。目前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對紡織服裝行業的整體影響不很明顯。因為中國目前的紡織服裝基本都是低端產品,出口的議價能力不強。還要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出口企業貸款,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第三,繼續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除了繼續保持和發展我國傳統市場,如美國市場、歐盟市場、日本市場外,還應該建立和擴大在新興市場的營銷渠道,如俄羅斯市場、印度市場、越南市場等。值得指出的是,明年日本應該作為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發達國家的重要市場。在人民幣升值的同時,日元也在升值,這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是有利的。
第四,通過加速國際化布局和跨國生產配置來規避貿易壁壘和降低生產成本。部分行業企業可以向一些關稅政策優惠的國家轉移,享受與所在國企業同等市場待遇,還可以獲得資源、勞動力的比較優勢。珠三角已有不少中小紡織企業開始到越南或孟加拉國設廠。
據了解,孟加拉國普通紡織工人平均月工資大約只有40多美元,而在珠三角的普通紡織工人平均月工資超過1000元。而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等國家擁有低廉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還可以維持較長的時期。
第五,鼓勵紡織企業改變過去以成本導向競爭的模式,轉而靠服務和產品質量的提高、靠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在國際市場獲得更高的位置。不僅要掌握核心的生產技術,開發超高強、耐高溫、耐磨等高附加值的特種功能性纖維,提高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還要盡量生產出口成品,扎實推進品牌戰略,重視開發自有品牌,提升價值,并完善流通環節。鼓勵企業在國際市場建立銷售渠道。對于國內市場而言,目前中國服裝的傳統批發市場正在解體,因此要鼓勵非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發展。
第六,鼓勵紡織服裝企業向國內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的勞動力、土地、市場優勢明顯于東部地區,而且配套設施、產業鏈要好于東南亞。紡織服裝行業里面,成品的制造環節可以向中西部梯度轉移,東部沿海的任務重點應該落在品牌培育、產品設計研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