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紡織利好聲中布新局
“紡織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于已經開始自我調整轉型卻因金融危機陣痛家居的紡織業來說,可謂恰逢其時。”河南省紡織信息協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秀明認為,“眼下,對企業對行業來說,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制定操作細則。” 幾乎所有業內人士都持同一看法。全國人大代表向文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發表言論認為,產業振興規劃亟待制定實施細則,因為沒有實施細則,很多意見里面提到的一些優惠政策,實際上是沒有到位的。 2月25日,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全部出臺,早在2月4日,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就已經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規劃甫一出臺,立刻引起專家和企業的高度重視。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紡織調整振興規劃最令人振奮的是,國家對紡織工業重要地位的重新界定,更加明確了紡織是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社會上存在著“紡織是夕陽產業、非重點產業”的說法,紡織業的發展一度受到影響。 規劃里提出,統籌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加強技術改造和資助品牌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并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規劃將引導全行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促進產業加快結構調整。”4月24日,李秀明認為,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規劃的引導意義不言而喻。對河南紡織行業來說,影響尤其深遠。 河南紡織企業:大而不強的無奈 河南一向被稱為“紡織大省”,全省擁有紗錠1500萬錠,紡織規模在全國位居第三位。 即使是在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2008年,河南紡織業的利潤、產量和銷售收入,依然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國神馬集團是簾子布生產廠家,通過不斷改造、擴建,產業規模已達150億元;新鄉白鷺化纖集團粘膠人造絲生產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年出口量保持在我國總出口量三分之一;南陽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大型紡織骨干企業,全國棉紡織競爭力前20強企業。 雖然號稱紡織大省,但這個稱號卻是以數量取勝。一位從事紡織業10多年的老廠長感嘆,河南紡織業實際上是“大而不強”。 客觀事實是,全省年銷售收入超過500萬的企業有1255家,更多的企業屬于中小型規模,并且,目前河南省紡織業主要以棉紡織行業為主,附加值低,處于整個紡織行業鏈條的初級階段。 “實際上,紡織企業門檻低,大路貨多,企業就容易上馬。近幾年的統計更是顯示,每年都新增紡織企業100多家,利潤卻是越來越低。”李秀明說。 早在幾年前,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院長任家智就分析認為,河南紡織業滯后的原因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河南紡織企業新產品開發嚴重滯后,導致產品附加值低,企業利潤薄,使不少生產企業走入低端循環。其次,河南紡織品面窄,產業鏈條短。其三,河南紡織企業尤其是鄭州國棉企業體制改革一度落后,企業負債現象嚴重,經濟效益嚴重下滑。 而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受金融危機、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率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漲價、工資和社保資金增加等一系列經濟因素綜合影響,全省紡織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 “能活著,就是不虧。”一家小紡織廠的負責人無奈地說。 河南紡織:規劃帶來機遇 河南省紡織業要想得到突破,任家智認為,必須加大改革和創新力度,由此提高河南紡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紡織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此時出臺,不啻給河南紡織業發展強力的政策支撐,眾多企業因此各有圖謀。 鄭州紡織機械廠是行業的領軍企業,去年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其銷售收入、利稅等綜合經濟指標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增長,成為全國紡機行業綜合經濟效益最好的企業之一。 對于規劃的出臺,鄭紡機總經理湯其偉坦承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 他認為,紡織行業既屬于裝備制造業,又是紡織行業的上游產業,除了享受《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政策外,也享受紡織業《規劃》的優惠政策。“《規劃》提出,在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重點支持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技術進步,所涉及的正是鄭州紡機的主導產品。”。 令湯更激動的是,與紡織規劃幾乎同時通過的《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首次提出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這是鼓勵企業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重要舉措。“這將減輕企業對于嘗試使用國產裝備的風險,對于裝備制造企業的科技創新將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規劃明確的利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