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賀燕麗解讀《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三年調整振興重在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 東部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勢,跟蹤國際最新技術和產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業和產品;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的區域格局,同時強調要嚴防低水平產能的轉移擴張。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產區,但當地棉紡產業發展卻相對滯后,不能充分發揮棉花優勢。2004年以來,浙江雅戈爾集團、巨鷹集團、山東魯泰集團、海龍集團、江蘇華芳集團、香港溢達集團都紛紛在新疆投資設廠,形成了穩定的市場,這對新疆今后的紡織工業發展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從貿易角度看,新疆近年來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特別是去年在東部出口貿易增幅不斷回落的形勢下,新疆保持了大幅增長。因此,加大棉紡織產業向新疆轉移,將可改變東部原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不利因素。 在優化區域布局任務中的另一重點是繼續推進和深化“東桑西移”。之所以如此重視繭絲綢這一產業,是因為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繭絲綢資源供應和貿易大國,繭絲綢產業也是農工商緊密聯系的產業。“十五”以來,我國桑蠶產業區域結構調整明顯加快,東部增長緩慢或出現負增長,中西部地區有了較快發展。2006年,國家開始實施“東桑西移”工程,先后安排資金3億元,用于農業蠶桑投入,補貼桑蠶基地建設和冰雪、地震災區恢復生產。“東桑西移”工程在中西部偏遠貧困地區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被譽為“農民得實惠、企業得效益、產業得發展、財政得收入、政府得人心、生態得保護”工程。 “東桑西移”是產業轉移的成功案例,規劃再次強調繼續推進和深化“東桑西移”,并提出重點鞏固和發展現有200個中西部地區蠶桑生產基地,并要在全國發展50家以“公司+農戶”為主要形式、具備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絲綢企業。 積極推動和引導紡織產業轉移,不但有利于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優化產業區域布局,而且對提高中西部地區工業化水平、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效益提升、解決當地富裕勞動力就業問題都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對當地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記者:《規劃》已正式公布,行業和企業最關心的是如何落實的問題。為了保證政策有效落實,國家將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賀燕麗:目前,國務院已向社會正式公布了紡織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切實按照規劃要求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紡織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3年目標的實現。 根據規劃內容和重點任務,規劃確定了13項工作任務,并明確了牽頭單位、參加單位和實施時間。針對這一工作分工,國務院要求各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并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各地區也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成效。相信在規劃的指引和全行業共同努力下,紡織產業一定能渡過難關,實現3年振興目標。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