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賀燕麗解讀《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三年調整振興重在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織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物質纖維也是剛剛起步。近兩年,我國高性能碳纖維、芳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步伐加快,下一步的重點將是支持高新技術纖維質量性能的提升、加快下游復合材料產業化以及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 規劃明確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后相結合,抓住對行業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步伐。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和應用是紡織產業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之一。 紡織工業實現做大做強,裝備國產化是基礎。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纖維關鍵裝備,以及無梭織機、針織機、產業用紡織品制造裝備、高性能經編織機等傳統紡織機械仍需要進口。因此,新型紡織機械裝備國產化,應是推動我國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的基礎,這也是3年調整振興期間紡織產業技術進步的重點之一。 在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方面,以加快傳統紡紗織造及染整、化纖行業的技術改造為重點。傳統紡紗織造行業是上游纖維初加工產業中最主要的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戶數占全行業的65%,這些行業的技術升級也關系到紡織工業整體產品水平的提高;印染后整理是紡織產業急需升級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面臨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化纖行業則存在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差別化水平偏低、高技術產品產量少等問題。目前,這些行業整體工藝技術和生產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需要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促進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的應用,淘汰和改造落后生產能力,提高生產效率、產品檔次和清潔生產水平。在當前紡織行業面臨較大發展困境和調整升級的關鍵時期,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專項,對于加快紡織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保持紡織產業平穩發展和產業競爭力,加快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原料問題直接關系到紡織工業發展的基礎 記者:規劃為什么對棉花和廠絲的收購問題特別關注? 賀燕麗:2008年8月份以來,紡織原料價格開始大幅回落,到去年底國內棉花價格已跌至11000元/噸左右,相對上半年下跌了3000多元/噸。繭絲綢行業形勢更是急劇下滑,蠶繭收購價格從2007年秋季的1600元/擔,2008年秋季跌至最低450元/擔;廠絲價格從2007年最高36萬元/噸下跌至2008年最低價13.6萬元/噸,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繅絲企業虧損面高達70%以上,部分企業已關停,農村個別地方出現砍桑毀?,F象,行業發展的基礎受到了直接而嚴重的影響。 原料價格大幅波動不僅影響到紡織企業效益也影響到農民的增產增收。針對這一現狀,規劃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中央儲備或其他辦法,加大棉花、廠絲的收購力度。這里所說的其他辦法,包含在必要的時候由企業參與收儲,以利用企業庫容,穩定市場價格和信心,迅速激活市場,這將有效解決農民賣棉難、賣繭難的問題。 原料價格大幅波動不僅影響到紡織企業效益也影響到農民的增產增收。針對這一現狀,規劃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中央儲備或其他辦法,加大棉花、廠絲的收購力度。這里所說的其他辦法,包含在必要的時候由企業參與收儲,以利用企業庫容,穩定市場價格和信心,迅速激活市場,這將有效解決農民賣棉難、賣繭難的問題。同時,由國家支持企業在價格較低時收購原料,可以幫助解決企業流動資金“腸梗阻”,在市場復蘇時原料可適時轉化為商品,銀行貸款也能得到及時回收,國家僅提供貼息,成本不高,也不用考慮國儲出庫問題。以上措施同時可穩定棉紡和繅絲企業就業,防止棉花種植面積下降,制止大面積砍桑毀桑,從而保持紡織原料供應穩定。 東西部產業發展需要不同定位 記者:目前,紡織行業面臨優化區域布局和加快產業轉移的緊迫任務,對此,規劃提出了哪些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 賀燕麗:我國紡織產業在區域布局上存在著明顯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集中了紡織行業80%的企業。但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各種生產要素成本快速上漲,中西部地區臨近原材料產地、勞動力供應豐富等優勢逐漸顯現,紡織產業特別是服裝及紡織初加工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日漸明顯。 針對這種形勢,規劃明確了東西部產業發展的不同定位:東部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勢,跟蹤國際最新技術和產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業和產品;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的區域格局,同時強調要嚴防低水平產能的轉移擴張。 引導紡織產業向原料產區轉移,這是規劃中優化產業布局的一項重點。規劃強調,加強內地與新疆的合作,建設新疆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支持大企業集團將其產業鏈的一端移入新疆發展,構建跨區域上下游緊密聯系、協同發展的產業鏈,把新疆建成依托內地面向中亞乃至歐洲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商品加工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