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賀燕麗解讀《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三年調整振興重在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ldquo;應急性”政策措施,也有著眼長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長遠性”政策保障。 穩定國際市場份額與擴大內需并重 記者:《規劃》將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您認為其中的重點在哪兒? 賀燕麗:紡織產業目前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內市場壓力加大。今年1~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224.5億美元,同比下降14.78%,是多年來的最大降幅。盡管我國內需市場有很大潛力,但一時難以消化出口市場產能的轉移壓力,要保持產業穩定發展,必須保證出口市場份額的穩定,因此,規劃把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規劃提出: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穩定紡織品國際市場份額。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培育新的增長點。 《規劃》從兩方面明確了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的著力點,一方面通過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另一方面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化解發達國家市場萎縮的壓力。 去年8~11月,國家已兩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今年又進行了兩次調整,退稅率也從11%提高到16%,在半年多時間內4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這一產業的高度重視。按照2008年出口額來計算,出口退稅提高1個點,將為紡織產業帶來100億元左右的效益,這對提振出口企業信心,幫助企業擺脫困境,維護我國出口市場穩定具有積極意義。提高紡織產業出口退稅率,也是規劃中一項普惠制的措施。 應該看到,多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占到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50%以上。出口市場的過于集中,也使得競爭更加激烈,同時更容易引起貿易磨擦。近年來,我國對俄羅斯、東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紡織品出口不斷增長。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繼續加大對這些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是我國應對發達國家市場萎縮、應對貿易保護和穩定出口市場份額的重要選擇。 《規劃》還提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在具有相對優勢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設廠,在主銷市場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打造自主國際品牌。 我國紡織工業具有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國際比較優勢,但是多年來產能的快速發展,造成了資源短缺、產能相對過剩、市場惡性競爭等。在當前國際市場萎縮的形勢下,雖然給穩定外需帶來了巨大困難,但也蘊藏著機遇,發達國家由于自身原因正失去或退出一部分市場,發展中國家也非常歡迎中國紡織企業對外投資。如果能及時抓住機遇,因勢利導,發揮我國紡織工業多年積累的優勢,在國外投資設廠,必將使我國紡織工業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在國外收購或建立物流中心、銷售中心,實施自主品牌走出去戰略,可使我國紡織產業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延伸,從單純制造型向制造服務型轉變,從生產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轉變,同時實現在全球范圍內銷售、研發、生產各個環節的優化配置,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規劃》從兩方面明確了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的著力點,一方面通過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另一方面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化解發達國家市場萎縮的壓力。 記者:規劃在開拓國內市場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力措施? 賀燕麗:針對國內市場,《規劃》提出,要引導紡織企業大力開發新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優化和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營銷網絡建設,減少流通環節;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增加對邊遠鄉村的銷售,便利農民消費。 中國13億人口的穿衣問題,本身就決定了內需市場是我國紡織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從統計數據看,2000年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內銷比重為67%,2008年這一比重已經提高到77%。去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了21.6%,而衣著類消費增長了22%。從長遠發展看,立足內需,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衣著文化需求,將是我國紡織產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特別是當前在外部需求降低的情況下,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對紡織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市場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市場有著尚待開發的巨大潛力,以服裝業為例,2008年城鎮居民年平均衣著消費支出在1000元以上,而農村尚不足200元,僅相當于城鎮的1/5;就纖維消費量來看,發達國家的年人均纖維消費量在30公斤左右,而我國平均為17公斤,農村消費量更少。當前,農村市場正處于消費環境加快改善、需求結構逐步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村的消費潛力正逐步釋放,這是擴大內需的難得機遇。當然,我國農民人均收入還較低,農村市場的開拓需要一個過程,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農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再加上農村商業網點建設的不斷完善,農村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