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技術跟進 紡織業須以創新構筑紡織強國
錦橋紡織網4月17日訊:肇始于美國的世界金融危機目前還在繼續深化,何時見底仍然沒有定論。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紡織工業加速了重新洗牌的進程,而紡織業作為我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則面臨著如何升級的嚴峻考驗。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日前舉行的2008年度紡織行業創新人物表彰活動中表示,2009年中國紡織行業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而推進技術集成創新則是紡織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因素。 長期走技術跟進型路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織科技創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盡管這種差距用計量的標準來看,是在逐漸縮小的,但是這看似不大的差距卻往往是技術含量最高的那部分。 杜鈺洲認為,長期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科技發展主要走技術跟進型路線,這體現在引進依賴和貼牌依賴兩個方面。所謂引進依賴是指我國紡織工業在制造過程中依賴國外先進技術,而貼牌依賴則是指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尤其在紡織機械領域,我國的原始創新比重還非常低。 據了解,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紡織技術很多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的國際水平,而那些真正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距離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何況,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在市場需求快速擴張時期“模仿”進入紡織領域的,這些搭便車的紡織企業即使引進了世界領先的設備,也無法研制出高附加值產品,原因是他們并沒有很好地消化引進技術。 杜鈺洲認為,雖然中國紡織行業可以生產世界上任何種類、任何質量的紡織服裝產品,并成為國際跨國采購商的首選,但是中國紡織工業在跨國產業鏈上獲得的市場價值只有15%~20%。究其原因,這與我國創新文化缺失、創新能力薄弱等存在直接關系。換言之,我國紡織行業并沒有拿到創造力催生的價值,而只是擁有了制造力產生的價值。 除了創新步伐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之外,科研投入不足也是長期困擾我國紡織行業創新的主要癥結。據了解,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3%~5%,有的甚至達到10%。如果紡織行業將年銷售收入的1%用于研發,全行業每年的研發投入將達24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中,99.4%是中小企業,他們是創新的生力軍,但其信用擔保和融資困難問題非常突出。很顯然,中小紡織企業融資環境的改善,需要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金融系統、地方政府的積極配合。 以集成創新提高科技貢獻率 前沿技術是世界發達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掌握紡織技術制高點無疑是中國紡織工業優化升級的關鍵。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告訴記者,為推動紡織科技進步,中紡協專門制定了《紡織工業科技發展綱要》,提出我國紡織行業將重點發展38項攻關技術;2008年還對《綱要》中的關鍵技術項目進行了細化、分解、調整和修訂,推出了“十一五”紡織行業科技攻關和產業化項目指南。據透露,該《綱要》已經成為制定行業相關科技計劃必須參考的綱領性文件,目前一些關鍵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季國標強調,中國紡織工業要尤其注重集成創新能力的培養,如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益最大化,是當前我國紡織工業推進科技創新的著力點。為此,紡織企業要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力爭形成紡織產業鏈上下游的利益共同體。 根據我國紡織科技所處的發展階段,搭建創新平臺無疑是推進集成創新的有效路徑。據了解,從2003年在廣東佛山建立首個產業創新平臺以來,中紡協已經在國內不同紡織產業集群里建設了約30個各具特色的創新平臺。與此同時,紡織行業還相繼建設了兩項集成創新和研發平臺,一個是位于杭州的中國紡織服裝信息商務中心,另一個是地處上海松江的中國流行面料工程上海研發基地。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杜鈺洲坦言,中國紡織行業2009年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此,我國紡織行業當前的主要任務有三個:一是真正把創新落實到隊伍建設上,嚴格遵循“以人比人”的原則;二是繼續深入推進集成創新,包括產學研、國內外相結合的集成創新是紡織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因素;三是加快品牌推進,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知名品牌,進而達到紡織強國的要求。 多項財稅新政力促紡織技改 中國紡織工業的未來發展藍圖是: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期實現紡織強國的奮斗目標。在杜鈺洲看來,中國要想成為紡織強國,必須以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紡織產業升級。 季國標則認為,中國紡織工業科技創新必須多管齊下,其中包括用信息化帶動紡織工業生產過程現代化;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產業,提升紡織技術和產品水平;從品種、數量等方面拓展紡織原料;注重差別化、功能性纖維發展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