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 紡織出口企業如何“抗跌”?
面。隨著更具成本優勢的國家和地區進入國際買家的視野,離開了"中國創造",中國制造的地位遲早都會褪色。
西方不亮東方亮 傳統的海外紡織消費市場難以啟動,與此同時貿易壁壘抬頭,人民幣升值壓縮利潤空間,中國沿海地區的土地、人工成本飛升,紡織企業的處境可謂"四面楚歌"。不過"西方不亮東方亮",在歐美市場受挫之時,轉攻中東和非洲的企業已經留下了成功突圍的經典案例。 浙江達享控股集團公司在非洲的博茨瓦納投資260萬美元設立了帶料加工企業,生產加工服裝和家紡面料,并以博茨瓦納為據點,拓展到南非、納米比亞、莫桑比克、尼日利亞和加納等國,然后把非洲作為轉口貿易基地進軍全球市場。從1998年在博茨瓦納設立第一個貿易窗口,到去年達享集團的全球銷售已經達12億元。今年紡織企業普遍面臨困境,達享集團正在博茨瓦納積極籌建一個總投資5000萬美元、占地六平方公里的紡織工業園區,帶動國內的紡織企業抱團走出去,建立海外紡織業產業鏈。 在海外建立工廠,不僅意味著土地和勞動力的要素得以解決,打開了潛力巨大的新市場,改變了紡織業利潤率低下的局面,更重要是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國際貿易摩擦和各種貿易風險。他們利用歐美國家與非洲等國簽定的條款,產品進入歐美國家可以不受配額和其它貿易壁壘限制,在匯率方面,不僅不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而且還可以利用遠期結匯等國際金融工具賺得利差。 據了解,僅諸暨市現有的100多家境外貿易機構和10多個境外生產型企業,每年直接帶動7個億的出口。 周如生說,產業梯度轉移是世界制造業的發展規律,我國外向型企業多年來為海外市場代工,只能算是一半"走出去",要徹底的走出去,就要在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規避風險,為企業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