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對話: 中國服裝業 還是“世界第一”
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下,中國服裝如何升級轉型?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2009)期間,一場題為“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服裝業的應對” 的高端對話,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與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之間展開。 杜鈺洲:中國仍是三個“第一” 2008年是中國服裝行業面臨嚴峻困難的一年,世界金融環境的惡化造成外部需求的下降,出口大幅減少,但同時服裝成本卻在上升。在雙重壓力之下,中國服裝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杜鈺洲分析,今年前兩個月紡織出口下降了20%,服裝下降11%,紡織服裝總體下降14%。當然,下降較多的原因也和去年圣誕節前國外大量促銷有關,對今年一二月的貿易產生了很大影響。從全球經濟形勢分析,雖然目前各國都在救市,但國際經濟下行還未見底。 盡管如此,杜鈺洲對中國服裝業充滿信心:“中國紡織服裝業有三個最大,一是中國消費紡織服裝總量居世界第一,人均一年纖維消費量為15公斤,高于世界平均值;二是產業最大,紡織纖維加工量占世界總量的40%以上,是世界紡織服裝加工廠;三是出口最大,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世界紡織服裝貿易額的30%。紡織服裝業是傳統支柱產業,也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不僅加工水平得到世界公認,而且也擁有了一批自主品牌,有的品牌甚至已經在國外開店。這表明中國服裝企業不僅能生產物質產品,還能生產代表不同生活方式的文化。” 鄭永剛則肯定金融危機并沒有對杉杉的服裝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的服裝仍然保持了大幅增長。營業收入、利潤、國際市場份額同比增加26%、15%和20%,實現了經營、效益、市場份額難得的三豐收。”總結原因,鄭永剛認為,逆勢上揚緣于杉杉從數年前就開始的產業升級和調整。通過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的產能和生產方式,引進技術、設備、合作伙伴,同時調整產品結構、產地結構降低成本,強化品牌戰略,建立起優秀的多品牌經營體系,從而提高效益。 鄭永剛透露,今年杉杉將更多地利用不同金融手段來保障企業的資金鏈充沛暢通,也將更多使用法律武器來維護企業乃至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杜鈺洲:正確看待大眾消費 產業升級是否意味著中國服裝應該提價?杜鈺洲認為這是一個誤區,“服裝是否漲價要由市場決定,不是想漲就能漲的。低價并不意味著品質差,而是通過降低成本來實現的。不能把大眾消費理解為低檔貨,沒錢的消費者才會買,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美國、日本的消費者都在大量消費物美價廉的中國服裝。” 杜鈺洲舉了一個例子,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河南有個服裝產業集群卻非常紅火,當地都是小企業,每個企業一般有20多個工人,生產的服裝很便宜,但銷售卻很好。這說明消費者需要不同層次的服裝,我們不能一味提高產品檔次。“服裝行業是競爭行業,應該在競爭中促進產業提升。”杜鈺洲說。 鄭永剛補充說,從產業角度講,企業之間應該優勝劣汰;從國家角度講,要保護服裝業,這兩個并不矛盾––通過產業升級,行業整體獲得競爭力;通過國家保護,小企業得以生存下來,可以解決大批就業。 鄭永剛認為,中國服裝品牌的品質已經達到國際水準,但是價格還是低于價值。這不是單個企業的問題,是和整個國家的發展相關,國家是最大的品牌。中國服裝品牌需要一個成長過程,需要多種要素共同作用,我們應該有信心。這次金融危機將把一部分消費國際品牌的消費者拉回國內,消費者將重新審視中國服裝品牌。事實上,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中國企業不像過去僅僅是加工,而是參與到設計、運作品牌的整個過程。很多在國內銷售的國際品牌,都是由中國企業在運作,世界品牌必須本土化,消費者不明白這個道理。 杜鈺洲指出,品牌的價值包括品質、創新、快速反應和社會責任。應該清楚地看到,中國品牌加工沒問題,但創造力差一點,品牌銷售更差一點,離真正走出去還有距離。我們還需要學習國外大牌的經驗。 另外,杜鈺洲還介紹,經濟危機下,中國服裝企業想出了很多應對的辦法,協會正在向行業推廣好的做法。目前發展好的企業中,不少是既有內銷又有外銷,這樣的企業創造力比較強,轉型比較快,一旦出口訂單減少,就可以以內銷品牌帶動加工。內銷品牌的發展也帶動了不少加工型小企業,拉動了就業,增加了稅收,由此國家可以更多扶持中小企業,實現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