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關1億農民生計 出口退稅調整應一步到位
紡織行業職工有2000萬人,紡織業還具有很長的產業鏈,關乎種棉、種桑、養蠶、養羊等1億農民的生計 去年11月,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通過“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專件”這一途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出了《應從民生的高度定位紡織產業》的代表建議。 在建議中趙林中提出,應從民生的高度定位紡織業,“救市先救紡織,救紡織就是救農民”。 2月4日,在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立了對紡織業的重新定位與政策扶持。兩會期間,趙林中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談到這一話題時仍然沉浸在興奮之中。 紡織工業一度成為“苦菜花” 紡織行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但是2007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遇到了10年來最嚴重的困難,全行業生產增速放緩,整體效益下滑。 “一些商業銀行甚至只要看到企業名稱里有‘紡織’、‘服裝’字眼就惟恐避之不及”。趙林中親眼看到,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金融企業的雙重打壓下,紡織企業國際市場萎縮、資金鏈斷裂,生產經營異常困難、步履維艱,破產倒閉企業增加,由此帶來職工收入低下,生活困難職工增多,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紡織工業成了“苦菜花”。 當了近30年“廠長”的老紡織人趙林中說,紡織工業不是“夕陽產業”、“過剩產業”。我國紡織工業是國內市場化進程起步最早、市場化程度最高、市場競爭力最充分、資源與市場國際化最明顯的產業之一,所以它既是微利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也是就業、致富和創匯產業。在解決就業和三農問題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趙林中如數家珍:目前全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4.64萬家,規模以下企業40多萬家,職工2000多萬人,其中農民工1400多萬人。如果按照年收入1萬元粗略計算,紡織服裝業給農民帶來的直接經濟收入就達到1400億元,提高了1000多萬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同時,紡織業具有很長的產業鏈,關乎到種棉、種桑、養蠶、養羊等1億農民的生計。 紡織工業的民生意義 趙林中說,我國紡織業的實際海外依存度為30%,意味著一旦紡織品出口受挫,我國的工業發展和就業形勢都會受到嚴重威脅。據統計,紡織品全年出口每下降10%,全行業的銷售收入將下降6.3%,就業崗位將相應減少61萬個左右。 趙林中代表所領導的富潤控股集團是大型工貿企業、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紡織工業先進企業,擁有職工11000多人,核心企業為浙江省政府直接授權委托經營的國有獨資企業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該集團的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為毛紡、絹紡、紡織面料,現有三只“中國名牌產品”,一只“中國馳名商標”,“富潤”品牌被列為商務部出口名牌。 “不要看接受你們采訪時,精神頭還很好。一到晚上,心里這個急?。?rdquo;放在趙林中心里的,是對全紡織行業的責任,“行業地位是由國家對產業的定位決定的,只有改變對紡織企業的定位,才能改變其行業地位,這是所有具體問題解決的根本前提,這畢竟關系2000多萬產業工人和產業鏈上1億農民兄弟的生計。” 趙林中在建議中還提出,改革不合理的產業政策導向,加大對紡織行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在危險的時候紡織行業要搶抓機遇,強身健體,由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值狀態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狀態演變,在產品層次上優化創新,提升設計、生產和營銷能力,提高參與市場的競爭能力。 與其小步快跑不如一步到位 “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為紡織工業重新營造了優勢氛圍,有力提振了紡織工業發展的信心。”趙林中鄭重地說,其中一個支持就是財政稅收支持,將紡織服裝出口退稅從14%提高到15%,這也是這次規劃中唯一明確的具體優惠措施。 但是趙林中從后來的走訪中發現,業內普遍反映,短期內1%的優惠力度不足,出口退稅還需提高,調整振興規劃還有提升空間。雖然1%的出口退稅提高能直接為整個紡織行業帶來實際利益,但整個紡織行業的現狀短期內還很難改變。1%的上調對企業無異于是杯水車薪,市場對此的普遍反映是“不解渴”、力度不夠,不能切實解決企業當前存在的問題,企業期待更多具體的措施,更大的扶持力度。 而事實上,在全球需求急劇萎縮的情況下,提高1個百分點的退稅率,經過國外客戶、貿易公司、生產企業等多個環節的分攤,最終進入生產企業的利潤極少。趙林中認為,紡織工業是我國吸納就業人口最多的傳統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從保就業保民生的高度,國家應該繼續加大對紡織工業的財政稅收支持力度,將紡織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7%,達到“無稅出口”的國際一般水準。 “在2001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從15%升到17%,全世界出口下降,中國增長2.3%,而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比上次形勢更加嚴峻,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一步到位’更顯必要”,趙林中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