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振興規劃下亟待“解圍”
2月4日,立春,浙江恒源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昌終于從《新聞聯播》中等來了紡織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消息。“我們一直都在關注這個政策何時出臺。” 當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規劃推出五項措施,即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區域布局,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中國工經聯主席團主席劉瑞旗認為,《紡織行業振興規劃》肯定了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地位。“在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企業界也急需國家能夠趁此機會,將培育品牌,發展品牌作為拉動內需的一大策略來考慮。”他說。 救急不救窮 此次規劃中唯一明確的具體優惠措施,就是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但仍低于17%的市場預期。 據國泰君安報告測算,本次出口退稅調整,可增加紡織行業2009年利潤250億元,占行業利潤總額的20%以上。 “出臺提高退稅率的政策是對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保護。”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如是說。 卓勇良表示,2009年,步履蹣跚的紡織企業仍將面臨全球經濟動蕩、國內經濟增長趨緩和自身困難重重的嚴峻形勢,提高退稅率能有效降低紡織企業成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院楊建國對此有這樣的理解,提高1個百分點對企業的利潤影響并不是太大,但是企業就此增加了降價空間,從而有利于提高其國際市場競爭力,特別是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渡過眼下的難關。 陳杰昌的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去年公司出口受到嚴重打擊,效益直線下滑,要不是前幾年積了點老本,企業可能已經倒下了。”他感慨道。 但“1個百分點的確不多,出口1米布也就能多掙一兩毛錢。”陳杰昌說,雖然恒源針織正月初八就開工了,可周圍的紡織企業有些到現在都沒有動靜。“我們期待更多具體措施,更大的扶持力度。” 北京銅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杰則覺得恰到好處:“提高一個百分點是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但沒有提高到預計的17%,又說明國家對紡織業轉型升級的決心。”他認為,單純依靠國家政策保護,不是行業發展的長久之計。“而且幅度越大,我們面臨的貿易保護壓力也就越大。此次的調整振興規劃是救急不救窮。” “出口退稅提高一個百分點,短期會起到作用,但出口不利是國際需求降低的大環境所導致的。”第一紡織網行業專家汪前進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所以長期來說,出口退稅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很多銀行都已經把紡織企業列為限制貸款的類別,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提供的流動資金。以貼牌為主的中小企業要想貸款,連政府都不愿意出面擔保。”煙臺金飛馬制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邵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她期待銀行能夠降低貸款利率,切實減輕企業的壓力。 苦練“內功” 規劃提出,要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對優勢骨干企業兼并重組困難企業給予優惠支持。 楊建國認為,政府已表示出明顯的扶強棄弱傾向,支持企業大魚吃小魚。 據記者了解,之前倒閉的紡織企業多數屬于擁有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的企業,這類企業只能生產低質量的紡織品,主要是靠數量取勝。即使有企業有心更新設備搞產業升級,也會因為資金緊張望而卻步。 經營狀況較好的公司則遵循另一條發展路線。這些企業早已開始自身的產業升級和自主品牌開發,而且已頗見成效。 資料顯示,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紡織經濟受到巨大沖擊,部分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出現停產、關門現象,但占行業數量三分之一的優質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創造利潤達全行業利潤的98%。2008年1月至8月,其中3198家最優質的企業銷售增長達27%,利潤增長52%,平均利潤率為15.1%。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介紹,科技企業與品牌企業代表了產業發展的主流和方向。“目前,這些企業在進一步升級、擴能或兼并中,更需要鼓勵和扶持,因此規劃中的第二、三條都突出了國家對這一類企業的認可,明確會給予相應優惠,體現了國家‘扶優助強’的態度。”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紡織經濟研究所顧慶良教授認為,以低成本獲取市場的出口方式已經受不住市場考驗,我們應該探尋更值得借鑒的產業升級經驗。 顧慶良對紡織品的出口持樂觀態度。他表示,雖然很多企業訂單減少,但在國際市場普遍冷淡的前提下,紡織行業在國際上整體競爭力還很明顯。 “我正在考慮產品技術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更有效對抗風險。”陳杰昌如此打算。 某紡織企業負責人亦表示,作為行業自身來講,紡織行業要提高行業集中度、整合資源優勢才能推動行業發展。紡織企業必須走規?;?、多元化經營路線。具備實力的企業要加強兼并整合力度,推動行業向集約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