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國際競爭優勢仍在 穩定出口還需深耕
競爭力系數數值越接近1,該產品的貿易結構越偏向于出口,則意味著該產品對貿易伙伴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從上表出口競爭力系數變化情況可看出,我國紗線和面料競爭力增長很快,在8年的時間里,紗線和面料從在國際市場競爭力非常弱,國內下游紡織服裝企業大量地使用進口高檔紗線和面料,到現在已經能在國際市場占領一席之地。而服裝的競爭力一直是非常強的。面料貿易中,以棉織物和化纖織物為多,而這兩類織物正是競爭力增長最快的產品。 面料、服裝出口附加值不斷提高 從我國紗線、面料和服裝出口情況看,加入WTO后,紗線、面料和服裝出口連續幾年都呈現高速增長趨勢。2000年到2008年這八年間紗線出口金額年均增幅達到14.47%,面料年均增幅達到15.13%,服裝年均增幅達到16.21%。 據我國海關統計,2008年我國紗線出口221.9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24%;出口金額77.7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2%;平均單價3.5美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長2.34%。2008年我國面料出口185.787億米,比上年同期增長3.33%;出口金額207.6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2%,;平均單價1.12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長9.8%。2008年我國服裝出口295.52億件,比上年同期下降0.37%;出口金額982.5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67%;平均單價3.32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長0.91%。 由近幾年出口增長情況看,出口增幅不斷下降,但面料、服裝出口平均價格不斷提升。2000年面料出口平均價格是每米0.79美元,服裝出口平均價格是每件2.51美元,到2008年面料和服裝已經分別達到每米1.12美元和每件3.32美元。由此可看出經過幾年努力,我國面料、服裝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設計水平、企業品牌開發上都有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紡織面料的發展,服裝企業也正在創建自主品牌上不斷努力。 近幾年我國紗線、面料和服裝出口價格變化情況: 出口市場多元化趨勢明顯 200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到22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市場就達到38家。出口市場多元化趨勢明顯,紡織服裝行業正在建立合理的外銷市場布局,通過降低市場集中度和分散市場風險,將有力地促使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紗線、面料和服裝出口市場都表現出了多元化趨勢。 從我國紗線出口情況看,紗線出口增長并非是對某單一市場的增長,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增長,尤其是對亞洲和非洲國家增長最為突出。隨著這些國家紡織織造能力的不斷增強,對中國紗線的需求也在增長。亞洲國家中,孟加拉最為典型,2008年紗線出口孟加拉金額為3.45億美元,同比增幅為49.39%。非洲國家中,對埃及出口增幅高,埃及是我紗線第九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1.28億美元,增幅高達63.23%。 從我國面料出口情況看,我國面料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紡織行業正在努力發展而原料相對匱乏的市場增長較快,孟加拉還是最為典型。2008年面料出口到孟加拉金額為12.45億美元,同比增長28.91%;出口到越南為11.06億美元,同比增長31.07%;出口到印度尼西亞7.58億美元,同比增長12.24%。 從我國服裝出口情況看,服裝屬于紡織產業鏈的終端,直接面向消費者。因此,發達國家和地區成為我服裝最主要出口市場。歐盟、美國、日本是我國服裝出口三大主要傳統消費市場,而服裝出口開拓新興市場趨勢非常明顯。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近年服裝消費增長相當快。2008年服裝出口第五大市場是俄羅斯,金額為55.98億美元,同比下降36.79%;吉爾吉斯斯坦是第六大市場,服裝出口吉爾吉斯斯坦金額為50.89億美元,同比增長234.94%;哈薩克斯坦是第八大市場,出口金額為30.22億美元,同比增長44.03%。 國際需求有剛性一面 隨著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行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美國和歐洲的紡織服裝業呈現不斷升級和縮小趨勢。基于全球產業分工,美歐不可能在一夜間恢復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如果說中國的外向型企業目前依賴美國和歐洲市場,那么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也依賴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吃、穿、用具有一定的剛性需求,不可能因為金融危機而讓消費者不穿衣服,更多的是減少奢侈品的消費,選擇價廉物美的產品。 例如,根據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OTEXA)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美國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同比下降3.41%,而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還有所增長,同比增長1.10%。這一方面說明,雖然美國市場對紡織品服裝的總體需求減少,但是對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仍有大量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