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紡織小鎮的“候鳥”能否飛回
最近10-20年來,浙江省蕭紹地區的3個村莊,因為亞洲最大的紡織品貿易中心與原料交易中心在當地的建立而興盛,在此輪國際金融危機中,這些中國經濟社會最基層的單元體與村民雖然不能偏安一隅,但是也在抱團取暖等待春天,他們中的不少人相信“牛市”并不遙遠。 杭甬運河穿村而過,蕭紹一衣帶水,勞動力密集的紡織服裝業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20世紀80-90年代伴隨紡織服裝企業的興起與聚集,亞洲最大的紡織品交易中心在浙江省紹興縣柯橋,原料交易中心在紹興縣錢清鎮方家橋村、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明華村順勢崛起。 國際金融風暴來襲,令10多年來順風順水發展的國內紡織服裝業浴火重生,與亞洲最大的市場阡陌交通的村民再也不可能守著“1畝3分地”隔岸觀火。江南村莊的經濟脈絡、村民的生活,注定在這個季節要發生變化。 明華村:村中企業普遍推遲開工 60多歲的方阿大是明華村1名地道的農民,2畝多菜地是1家人的“命根子”,他在明華小市場的顧客多是村子周邊企業的務工人員和村里的租房戶。 住在同村前明路20號的方海根比方阿大年輕幾歲,平時除在明華紡織原料交易市場干裝卸工外,就到1畝多自留地里耕種。賣菜地點則是1公里開外的紹興錢清市場,這里的外來務工人員多于明華村。他說:“1斤菜可以多賣幾毛錢”。 春節過后外地務工人員姍姍來遲,2008年同期村中客滿出租房現象2009年暫時沒有出現,2位菜農碰到1個不小的困惑:白菜、芹菜不再那么好賣,價格一落千丈。他們在田間地頭盤算著村外來客返回高峰什么時候到達。 村黨支部書記毛偉芳站在104國道衙前收費站旁,1輛安徽阜陽至杭州的春運包車停在站前,走下來3-5個提著大包小包的農民工。他說:“村中企業2009年普遍推遲3-4天開工,‘候鳥’能否如數飛回難以料定”。 亞洲最大的紡織原料交易中心、中國紡織采購博覽城(簡稱中紡城)就建在明華村,今春非同尋常地把以往5天年休假與春節長假并休,市場管理方要到2月5日(農歷正月11)才上班。1位留守市場過年的經營戶說:“連中紡城都沒上班,我們開門干什么?” 四川省開江縣靖安鄉牛家壩村的鄧代銀與唐永瓊、曹仕伶與何有芬夫婦分別租住在明華村64號居民樓旁的105號、106號出租房,在村中紡織企業上班。2009年春節他們與290多名外地農民沒有回家,留在明華村過年。 明華村64號院的女主人言水娟說,2009年春節這2家租房客房中沒有往年孩子的戲鬧聲、老鄉串門的歡笑聲,白天大家難得一見,可能忙于找工作。他們元宵節后是否在村中企業工作,繼續租住她的自建平房也沒有準信。 這排5間出租平房沒有獨立衛生間,公共廁所在100多米外。原本是房東為解決家庭織造企業員工住宿建造的,后來由于市場環境變化,企業員工減少,房子就拿出來出租。“房子總不可能閑著不租”,言水娟說。 每間出租房5-6平方米,租金每月100元,這筆錢對城市白領來說可能是小菜1碟,但是租房的農民工粟清秀說:“這是1筆不小的開銷”。 在村中工作的言水娟說:“自家經濟條件還可以,獨生女已經在蕭山1中上高中,對每月500-600元房租收入不怎么看重。”重要的是市場經濟發展,給這個江南小村64號庭院帶來不同地區文化的融和。“我把他們當作遠方親戚。” 入住前言水娟會告訴租期較長的農民工說,不準發生違法事件或是和鄰里吵鬧的事情,并把約定條款寫入租房合同中。也有短租戶還沒等言水娟提及此事就搬走。 同在1個屋檐下親似1家人。租房戶陳壽標的女兒李南、鄧代銀的兒子鄧洪杉分別就讀于明華小學的3-4年級。有時孩子放學后父母還沒下班就在村道上打鬧。每見此情景言水娟都會提醒孩子“先回家做作業”。如果遇到突然刮風下雨,院里的農民工工作去,言水娟都會利索地替他們收拾曬在室外的衣物。 這些外來家庭或租房客的經濟收入全部寄托在當地企業訂單上。他們遇上難以交付房租時,言水娟說:“我也隨他們去,不去催交與斤斤計較,水電隨用”。 明華村前方路26號的方偉祥則沒有64號的言水娟的從容淡定。他家庭經濟較困難,與村里接2連3的別墅形成顯著差異的是,自住的2層瓦房10多年前由村里資助建造,現在在明華村打掃衛生、每月600-700元收入也是被照顧的。這戶人家在家門口搭建2間出租房,每月200元房租是這個家庭1筆不菲的收入。 村黨支部組織委員兼管治保工作的方柏林說,明華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