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下文簡稱“《規劃》”)的五方面措施中,有的屬于中長期措施,有的只能劃入短期措施行列,因而我們不能指望在較長時期內享受所有這些措施的陽光雨露。
論短期措施,首推《規劃》的第五個要點––加大財稅金融支持,特別是其中加大出口激勵措施力度的內容。經過2008年的幾次出口退稅回調,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已經提高到了15%,此次通過的《規劃》還提出要對基本面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中央、地方和企業都要加大棉花和廠絲收購力度。
2008年下半年以來,紡織服裝出口確實在加速增長。2008年全年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197.9億美元,增長4.1%;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653.7億美元,增長16.6%,加快1.6個百分點;今年1月,我國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7.5%,服裝出口則增長5.7%至105.1億美元。但我們不可過分樂觀,以為依靠加大出口退稅力度就能維持紡織服裝產品的增長。因為包括紡織服裝在內,我們的好些傳統大宗出口制造業產能、出口量占國際市場份額高達80%~90%,整個國際市場萎縮,中國的這些行業不可能擴張。
2008年以來,政府之所以幾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主要是鑒于紡織工業就業眾多,不能不盡力為之創造條件軟著陸,畢竟前兩年紡織工業直接就業人數就達到了1900萬,間接就業還沒有計算在內。但在全球市場總體萎縮的情況下,一味提高出口退稅率只不過是用我國財政補貼外國消費者和進口商,于我國紡織工業并無裨益。事實上,海外進口商以我國提高出口退稅率為由壓低價格的情況已經普遍發生。而且,我國現在不是對世界市場無足輕重的出口小國,而是早已躋身全世界出口三甲,紡織服裝出口更高居全球之冠,危機時期過分加大出口退稅力度可能引發范圍廣泛的貿易戰,反而令我國自身受害。15%的退稅率未必能夠維持很久,一旦危機高峰過去就有可能降低,以免企業躺在出口退稅上不思進取。紡織工業的出路還是要調整轉型,規劃的前面四項要點才是紡織工業可以指望的中長期措施。
除非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到所有人都穿不得衣服,否則紡織服裝行業就是永遠的朝陽產業。但紡織服裝又是技術、資本門檻最低的現代制造業,也因此對成本上升最敏感,追逐低成本的移動趨勢最為顯著。中國近代紡織服裝工業因這一特點而興起,也因這一特點不斷有企業從“搖錢樹”淪為“苦菜花”??纯窗l達國家紡織服裝工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明白這一點。為了追逐低成本,美國紡織服裝工業先是從東北部“霜凍帶”轉向南部和西部“陽光帶”,然后又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其結果是紡織服裝工業在美國本土制造業的相對地位不斷下降。1880年,美國本土制造業就業前三名全部屬于紡織服裝工業,合計50.79萬人,相當于第四大制造業木材業就業人數14.8萬人的343%。到1980年,美國本土制造業就業前十名中只有第八名––婦女服裝一項屬于紡織服裝行業了。在將制造環節大部分轉移出去之后,美國紡織服裝工業主要是把持著高增值的品牌、設計、流通等環節。
中國近代紡織服裝工業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紡織服裝生產能力從西方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產物,在其發展歷程中已經經歷了從上海等少數通商口岸向東部城鎮、中西部城市的擴散,在躍居全世界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之后,“升級”和進一步“產能轉移”必然成為中國紡織服裝工業相當一段時期內的主題。相應地,中國紡織服裝工業的振興調整也必然要圍繞這兩個主題展開。在《規劃》的前面四項要點中,第二項“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設”和第三項“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屬于產業升級范疇,第四項“優化區域布局”屬于產能轉移范疇,這三項可望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明顯進展;第一項“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則由于涉及改善國內收入分配、提高普通國民收入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效。
技術進步和人類需求發展無止境,產業升級相應也就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而產業升級的不同側面若要收效,又因其特點而需要不同的時間,生產環節的升級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收效,流通環節的升級則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收效。憑借我國業已積累的經濟實力和組織動員能力,相信我們能較快完成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紡織業自主品牌也能用較短時間打響,畢竟紡織品面對的主要是業內人士。但服裝工業自主品牌要想真正成為世界市場的主流,還有待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復興。(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博士 梅新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