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務院審議通過了紡織行業調整振興規劃,將紡織業的出口退稅率從14%上調到15%,希望給低谷中的出口企業“減負”。
“對于這塊補貼,客戶也在虎視眈眈。”一家位于無錫的服裝外貿企業負責人何女士說,外商得知出口退稅率提高了一個點,他們緊接著把購買的價格也相應的下壓,這部分利潤相當于讓給國外客戶了。
本報記者調查獲悉,在出口形勢不景氣的背景下,出口退稅率的上調未必能讓相關企業盡享,而另一方面,目前仍在過渡期的質檢新規,已經給企業帶來直接和間接的相關費用。
被分享的補貼
在紡織業振興規劃出臺前,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表示,振興規劃中能夠馬上見效的政策主要還是提高出口退稅率,其他的政策,相對來說更多還是停留在綱領性層面上,還需要更細的政策舉措出臺。
來自中國第一紡織網的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如果2009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按照1∶6.5估算,本次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調至15%,將為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獲得76億元的退稅額。不考慮其他變動因素,在企業實行25%所得稅情況下,因出口退稅調整將讓紡織全行業增加約57億元的凈利潤。
但在全球需求萎縮、中國紡織企業議價能力較低的情況下,企業真正拿到手的利潤很可能會大打折扣。
何女士告訴記者,外商得知出口退稅率提高了一個點,相應的也會把購買價格往下壓。也就是說,這部分利潤相當于讓給國外客戶了。“現在生意不好做啊,他們提出來我們也沒辦法。”
汪前進也指出,當前外部市場在不斷萎縮,正是紡織出口企業議價能力最弱的時候,所以政府對企業出口退稅方面的補貼,40%到50%可能最終都會被國外客戶奪走。
事實上,出口退稅從2008年下半年陸續上調2次,從11%調到14%,但從效果來看,對紡織行業出口的影響力度比較有限。
汪前進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將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最終政府補貼給企業的這部分利潤,還是會被外國客商奪走。而與此同時,政府還將為此付出高額的稅收成本。
質檢新規加壓
與此同時,紡服出口的檢驗新規也讓企業抱怨,“出口退稅省的那些錢都還回去了。”
2009年1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2009年)》。新增納入《法檢目錄》的產品中,近九成涉及紡織服裝企業,這部分商品2007年出口額共計299億美元,涉及出口企業近3萬家。
其后,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與質檢總局進行了溝通和反映,質檢總局方面稱,此次政策出臺較倉促,質檢總局將對新增法檢產品作進一步評估,過渡期后作必要調整。
所謂過渡期,是指2009年6月30日前,企業在出口時,只需提前向當地檢驗檢疫機構申報、領取《出境貨物通關單》,而無需交納檢驗檢疫費,7月1日起,將按總局有關規定正式實施檢驗檢疫。
2月9日,記者從商會方面獲悉,本月底,商會將組織紡織出口企業再度與質檢總局座談,將企業的現狀反映給質檢總局,希望能夠調整政策。
但上海飛馬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龍生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在過渡期內,新增貨物的報關已經平添了一些間接費用,比如手續的申辦和人力成本。過渡期后,如果政策不做調整,新政涉及到飛馬約5000萬元的貨品,相應的出口檢驗成本將增加60萬左右。
上述無錫外貿企業負責人何女士告訴記者,新規意味著每出口一次,不論產品數量多少,都要先進行商檢,“每次去上海報關時,都要交150元的費用”。
“這些費用,不是按照出口額的多少來收,而是按照報關次數收取。這對小企業特別不利。”何女士強調說,小企業收到的單子往往量不大,但次數較頻繁,分散的小單非常厲害。以公司為例,500多件的單子收得最多,幾乎每兩天就要去報一次關,“費用比出口退稅提高(省去)的厲害多了。”何女士所在的外貿企業,一年的銷售額為300萬-500萬美金,客戶絕大部分位于歐美。
紡織品下鄉?
在外需萎縮,而內需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紡織業界認為,創造需求是振興行業的關鍵要素。
振興行業規劃中,也明確表示,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擴大國內消費,開發新產品,開拓農村市場。汪前進透露,其實行業協會曾有過提議,仿效此前的“家電下鄉”,實施“紡織品下鄉”的相關政策,以啟動龐大的農村內需市場。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也表示,內需市場是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目前,我國農村市場紡織品服裝消費依然很低。2008年,城鎮居民每年衣著支出在1000塊錢以上,農村卻不到200塊錢,基本上相當于城鎮的五分之一左右。
正基于此,汪前進認為,如果政府把用于補貼出口退稅的幾十個億拿來推行“紡織品下鄉”,“效果可能會更直接,更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