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纖維混紡隨心所欲
位于山東的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在這場棉花市場波動中沒有受到影響,公司總經理張蘭峰坦言:“多虧公司多種纖維混紡紗線的定位。”華源公司是1家2003年成立的新企業,只有12萬紡錠,但是公司一直以來專注新型纖維的開發應用,避開競爭激烈的純棉大路產品。公司主導產品定位為新型纖維素纖維、細旦纖維、阻燃纖維、羊絨混紡、絹絲混紡、麻纖維混紡、差別化功能纖維、有機棉等,這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在國內外有很好的銷路。公司2008年共采購800多批原料,設計纖維種類50余種,近百種規格。原料種類涉及麻纖維、動物纖維、蘭精纖維、粘膠纖維、滌綸、腈綸、芳綸、錦綸等,以及玉米纖維、甲殼素纖維等功能性纖維,還有各種長絲產品。
公司從成立之初的5種纖維應用起步,到目前已經有50多種。紗線種類也從當初的50種發展到現在的3600多種。張蘭峰自豪地說:“除普通品種外,幾乎所有客戶在華源都能找到所需要的產品。”
張蘭峰認為,隨著紡織業的快速發展和產品升級,多種新型纖維和功能性纖維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紡織領域中,這也使得紡織品由過去傳統的單一化走向多樣化。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突破,各種纖維之間的相互組合近乎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最終逐步形成幾乎無限組合的局面。
多種纖維混紡的定位,讓公司嘗到甜頭。張蘭峰總結說,建立在多纖維、多品種、小批量及多種紡紗技術組合下的多種纖維混紡模式,體現出比較靈活的市場適應性,以此擴大客戶的范圍,也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但是張蘭峰同時也提醒,這種產品結構也會帶來纖維混錯的問題,這也加大企業的管理難度。特別是主機改紡較頻繁,相對生產設備配臺較多,生產流程更為復雜。在專件器材方面,由于多種纖維在性能上有差異,所需器材各不相同,這加大器材選用和配套管理上的難度。張蘭峰建議企業要通過分析多種纖維混紡的生產模式,權衡整個系統的利害關系,不斷摸索總結,形成適合自己發展的思路和原則。
竹纖維漸成氣候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可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有沒有能減少耕地占用、又能緩解天然纖維原料與日俱增兩者矛盾的途徑呢?據相關測算,生產1噸棉花需要7畝耕地,但是生產1噸竹纖維只需要2畝林地。竹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以竹代棉”。
我國竹類資源豐富,竹林面積占全世界的1/3。據全國森林資源普查統計,全國有竹林面積7000多萬畝,并還以年均189萬畝的速度增長。
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1999年就開始研究用竹子做溶解漿,2001年生產出竹纖維,2003年生產工藝逐漸成熟,竹纖維開始市場化運作,2007年以來竹纖維市場需求已經在2萬噸以上。據公司董事長王進軍介紹,公司通過技術改造,整合現有資源,重點加強高端產品的研發和技術攻關,著力開發高強纖維和竹纖維高濕模量的研究,深入進行竹纖維混紡紗線的研究,成功實現竹纖維與棉、麻、莫代爾、天絲等產品的混紡。公司還聯合下游企業共同研制開發新型竹絲面料、竹纖維牛仔布、T恤衫、床上用品等系列紡織品。
為推動竹纖維健康有序良性發展,2005年11月“天竹”纖維產業聯盟宣告成立,這種嶄新的市場運作模式,已經成為上下游企業合作的典范。自聯盟成立以來,共有42家成員先后加盟,聯盟單位涉及纖維、紡紗、織造、染整、服裝等企業。在金融危機中,聯盟各成員保持穩定運營,擴大天竹纖維的市場影響力。
河北天倫紡織有限公司是以竹纖維紗線生產為主的老企業,竹紗線占總產量的60%,品種達到72個,每噸竹纖維紗線的利潤平均在2000元左右,產能在逐漸擴大,2009年順利地完成資產重組工作。
對于天竹纖維的未來,王進軍充滿自信地說:“天竹纖維已經走上1條健康發展之路,尤其在整個紡織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天竹纖維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未來天竹纖維產業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
木棉纖維前景廣闊
作為中國棉紡織行業的當家人,徐文英對每年數百萬噸的棉花缺口感到揪心。這個缺口一直由進口棉彌補,有沒有1種原料能夠取代進口?多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和企業家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替代品。
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研究開發,我國對木棉纖維在紡織領域中的應用已經取得初步成果,讓人們看到用木棉纖維替代棉纖維的美好前景。它有可能成為繼棉、毛、絲、麻等天然纖維后的第五大紡織原料。
據東華大學教授王府梅介紹,木棉纖維是1種野生果實纖維,在已知的各種纖維中特性突出。木棉纖維的結構為中空,是已知的包括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在內,中空率最高的纖維。木棉纖維天然超細、輕質、彈性適度,木棉纖維的表層附有植物脂,使纖維外觀光亮,并不會透水。木棉纖維還具有不霉、防蛀、常溫下耐酸堿、抗靜電、驅螨殺菌等特殊優越性。
正是這些突出的結構特點和特殊的性能,使木棉有可能成為紡織和應用的1種新材料。但是這樣好的纖維材料千年來竟然無人能紡紗織布,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恰恰因為木棉纖維的超細、超輕、有彈性、表面光滑等優點成了木棉紡紗難以逾越的障礙。
上海攀大木棉科技應用有限公司作為世界第1家專業從事木棉產品研究開發的專業公司,與東華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突破現有的紡紗技術的瓶頸,創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型木棉紡紗技術。
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秘書長熊定國對木棉開發情有獨鐘。他提出通過治理一片荒漠,發展起1個產業,然后帶動1個地方的經濟,讓1個地方的老百姓致富,由此為子孫后代造福。他正在積極運作,爭取讓木棉工程得到國家的扶持。熊定國認為,木棉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科研、協會4駕馬車共同運作,“我們有信心讓這個產業在我們的手上上升1個新高度。”
據了解,在國內已經有近10家紡織服裝企業開始應用木棉纖維,其中不乏知名品牌。王府梅教授說:“我們剛剛把木棉纖維引進紡織原料這個大門,還沒有走好,還沒有站穩,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士給木棉更多的支持,讓我們能夠把木棉紡織這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