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為驅動,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發多種纖維混紡產品是當前業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加大多種纖維混紡及面料產品的生產和研發是棉紡織產業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新纖維的開發與應用是棉紡織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棉紡織會議上再次向業界呼吁:“增加非棉纖維的應用。”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棉紡織業受到重創,目前整個行業1/3企業實現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的96.7%,大部分企業基本沒有盈利。在全球市場需求依然萎縮的情況下,探索棉紡織行業發展方式,平穩度過行業低谷時期成為業界人士共同思考的話題。
加入WTO以前,我國棉花能夠保證自給,在某些年份甚至還有出口。自從加入WTO后,我國紡織產能和出口優勢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棉花供需形勢因此也發生很大的變化,2002年還能消化庫存達到供需基本平衡,到2003年缺口明顯擴大,不得不靠進口滿足國內需要。2004-2008年這5年平均每年進口都在200萬噸以上,進口量占國內產量的1/3。有權威人士為此發出警示:“隨著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未來誰能滿足我們的用棉需要?在什么價位提供給我們棉花?”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也為此擔憂:“棉紡織工業的纖維原料正面臨新的考驗。”他同時也認為,棉紡織原料也面臨著新的機遇。這個機遇就是開發新型纖維以及多種纖維的混紡。
實際上棉紡織業也是伴隨著新型纖維的發展而發展的。
纖維混紡由來已久
上個世紀50年代以后,棉紡織工業加工的纖維原料品種開始不斷增加,化學纖維中的粘膠短纖、滌綸短纖、維綸短纖、錦綸短纖逐步成為棉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并使棉紡織品擴展新領域,如滌棉混紡產品“的確良”等曾成為引領紡織面料新潮流。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一系列天然和化學短纖進入棉紡織加工領域,包括苧麻、高濕模量粘膠纖維等。1978年以后由日本倡議興起的“新合纖”運動,研發生產多種差別化纖維,先后進入棉紡織加工業。后來賽絡紡等新型紡紗方法使棉紡織工業的原料不僅局限于短纖,也開始使用長絲。平行紡紗、嵌入式復合紡紗等新型紡紗方法更進一步將蠶絲和化纖長絲引入棉紡織業。
姚穆院士對此評價說:“棉紡織工業的纖維原料,百年來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重大變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資源問題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據聯合國2009年3月發布的預測,到2012年全球人口將增長到70億,而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糧食問題成為各國關注的首要問題。“減少棉田也不能減少糧田”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美國農業部已經宣布未來4年棉花播種面積將有所縮減。我國棉花播種面積2009年也大幅縮減1000萬畝。據了解,新疆已經有意縮減棉花面積而改種經濟效益更好的其他農作物以及果品。
這一切讓棉花變得炙手可熱。2009年9月初新棉開秤時,籽棉收購價也就是5.8元/公斤,標準級棉花到廠價12900元/噸。短短1個月不到,購銷迅猛上漲。現在籽棉收購價達到7.0元/公斤,標準級棉花到廠價按照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已經超過14700元/噸。在期貨市場上,鄭州期貨2010年5月合約已經炒得超過16000元/噸。
上游原料上漲,下游產品價格傳導并不順暢,讓多數棉紡企業叫苦不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