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陰影下的中國織襪小鎮
對于織了10多年襪子的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村民侯有民來說,開辦織襪小工廠的日子跟從前種田務農并沒有什么不同:天不亮就起床,將4臺織襪機擦得發亮,仔細檢查棉紗成色,對照訂貨工廠發下來的圖紙,跟妻子一直織到天黑。 站在自家襪子原料倉庫前的侯有民說,“從前種田把稻谷賣給糧油廠,現在織襪把襪子賣給工廠??椧m工作目前是全家人唯一的收入來源。”在他家周圍,遍布著以家庭為單位的襪子生產車間,樓上住人,樓下織襪。 不過2008年金融危機波及中國外貿出口以來,侯有民發現從工廠運來的棉紗有時多,有時少,有時幾天沒有。這讓本來打算低價買進幾臺二手織襪機的他猶豫不決。 侯有民最近從收襪子的業務員那里越來越多聽到“反傾銷”這個詞。2009年美國取消中國襪子出口配額限制,諸暨出口美國的襪子前9個月上漲65%,但是價格跌了很多。出于對反傾銷的擔心,不少工廠不敢拼命擴大產能,有時還要收縮生產。 這個消息讓侯有民徹底打消更新織襪機的念頭。 距離上海3小時車程的諸暨市聚集200多家襪子企業,這個以大唐鎮為中心的區域生產全世界1/3的襪子。 大唐鎮黨委書記袁志剛說,大唐襪業帶動著20萬人就業,當地平均每戶人家擁有8臺襪機,居民人均純收入的70%直接或者間接來自織襪及相關產業。沿著這個區域的任何1條街道走1圈就可找到生產1雙襪子所需的任何東西。 2005年美國《洛杉磯時報》曾以大唐鎮為例報道稱,中國的優勢已經遠不止于廉價的設備、原材料和勞動力,這些襪子產業集群區就好像一站式生產中心,通過將供應商、制造商、承包商都集中在1個園區之內實現規模經濟,并能夠推動創新。 然而袁志剛說,當地襪業生產者對紡織品貿易摩擦的擔憂從2008年就開始。2009年大唐的襪子出口量增價跌,商務部門已經對當地發出反傾銷的預警。 雖然只是1名最基層的鄉鎮干部,袁志剛卻對中美貿易關系非常關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沒有明確承諾盡量少用貿易救濟措施。”袁志剛說,“我不希望中美貿易出現問題,以免影響到工人的飯碗。” 給家庭工廠分派定單的襪子企業對于貿易摩擦有過切膚之痛。1999年在大唐建廠的安麗集團自2009年起產品出口歐美國家才解除配額限制。2006年安麗3000萬雙襪子的出口規模,卻只有100萬雙的配額。 安麗集團針織廠廠長吳偉永說,這家企業自己有500個工人,還聯系著大唐當地100個家庭工廠,當時由于產品出口受到限制,庫存不能及時消化,不得不暫停與這些家庭工廠的合作關系。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前3季度中國紡織服裝類產品共收到歐盟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通報警告153起,同比增加6.29倍。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對中國紡織服裝類產品共發出21起召回,同比增加10.53%。 業內人士預計,容納大量勞動力、出口量回升的中國紡織服裝,很有可能成為下1個遭遇貿易摩擦的行業之一。 “家庭工廠和企業的這種合作方式,把織襪子的成本降到極限,市場有起有伏,但是企業不用買那么多機器,養那么多人,成本就下來了,”吳偉永說,“假如美國真提起反傾銷,我們也會理直氣壯地應訴,告訴美國人中國襪子便宜的秘密。” 據統計,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花在襪子上的錢達78美元,如果按照大唐目前出口的每雙襪子0.3美元計算,每個美國人每年有可能要購買260雙襪子。 這些數據讓這些可能永遠沒機會去美國的織襪工人大為驚嘆,因為1雙襪子他們要穿好幾年。“不管怎樣,沒有人會在大冷天光腳,所以總會有人需要物美價廉的中國襪子。”侯有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