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國家今年出臺的《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是建成紡織強國的主要保證。貫徹落實《綱要》內容,則需行業推進五大轉變:一是要從主要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轉變,大力推進自主研發、技術改造、淘汰落后設備,提到科技和品牌貢獻率。二是從資源消耗依賴型向資源節約型發展方式轉變。三是從傳統粗放型產業組織結構向現代集約型組織結構轉變,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包括進一步擴大技術、生產、設計研發、品牌等全方位國際合作。四是從犧牲環境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發展清潔生產。五是從市場秩序不夠完善向更完善轉變,加強行業自律,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觀念。
產業用紡織品或成新增長點
相關機構預測,未來10年,中國將由紡織工業大國躍變為強國。而我國紡織工業的增長點及對社會的貢獻率將主要體現在產業用紡織品上。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相對于服裝,未來家用尤其是產業用紡織品市場空間更為廣闊。目前,我國服裝、家用、產業用紡織品消費纖維的比重為53:33:14,與本世紀初的68:22:10相比,服裝占比明顯下降。預計10年后,這一比例將演化為40:35:25,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與當前美歐等發達國家紡織業水平接軌。
聯合國相關機構的預測稱,到2050年,世界纖維使用比例的分布將由現在的服裝51%、家紡32%和產業用紡織品17%,分別調整為服裝15%、家紡5%和產業用紡織品80%。
可以預見,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將是未來我國建設紡織強國的必然選擇。
高勇認為,國內經濟的持續高增,確實給產業化創造了機會,因為產業用紡織品的服務對象就是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從宏觀層面來講,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衛生、農業、交通、建筑、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在對復合材料、特種纖維和新型纖維材料,以及對不同用途產品的功能創新、性能創新和節能減排等方面提出更高更新要求的同時,也為產業用紡織品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應用平臺。
像我國神六、神七宇宙飛船的奔月飛行中所使用的服務材料支架、回收傘、宇航服等,都屬于產業用紡織品。這些我國自產的紡織品的應用,既說明我國產業紡織品性能水平取得了巨大提高,也表明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領域正不斷向高端進軍,為高技術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
不僅是在常規時期,在一些特殊時期,產業用紡織品也作用凸顯。最直接的案例就是,在5·12汶川地震,包括在禽流感、SARS等非常時期,一些救生器材、賬篷、醫用防護服、口罩等產業用紡織品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產品質量和功能不斷提高、銷量集中擴大。
目前,我國產業用紡織品所占比例僅15%左右,不足美歐等發達國家比例的一半。從這個角度講,我國產業用紡織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下一步,按照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中國紡織業一方面應采取積極措施,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同時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要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優化布局為重點,推動行業調整和產業升級,在深耕傳統生活消費類紡織品市場的同時,也要大力發展生產消費領域的產業用紡織品,推進我國紡織業由弱到強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