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 成本可降低40%
“在河南滑縣,政府投資15億元建總面積達八九千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配套設施,并對第一批入駐的企業免收3年租賃費、所得稅等,每家企業給予3萬至5萬元的安家費。”李秀明透露,“甚至政府出資租用10輛大卡車,幫助轉移’來的企業搬家,已吸引了9家廣東企業來此建生產線35條。” 隨著如火如荼的產業轉移浪潮,河南實現紡織強省的夢想似乎并不遙遠。 “不過,河南的紡織業發展一直受產業鏈不完整,產業集聚發展程度不高,專業市場、物流等產業配套體系不完善,新產品開發滯后,產品檔次不高,高素質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約。”李秀明坦言。 目前,河南省85%的服裝生產企業要靠外省印染,本地紡織工業生產出的白坯布經過外省印染廠加工成面料后,再被本地服裝企業買回加工,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延長了產品周轉期。 “這需要河南在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過程中,注重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鄭州婭麗達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孫立坦言。 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此次轉移大潮的實質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李秀明坦言,近年來,紡織服裝業的飛速發展,全國的紗錠從3000萬猛增至1個多億,而盈利水平的提升卻是乏善可陳。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國家出臺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將淘汰落后產能作為紡織業振興的重要任務。到2011年,要重點淘汰75億米高耗能、高耗水、技術水平低的印染能力以及230萬噸化纖落后產能。 隨著遍地開花的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的建立,河南在產業配套、投資軟環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亦逐漸凸顯。 “目前,我們承接轉移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李秀明表示,目前,整個產業轉移的布局規劃尚未統一指導,產業轉移的層次不高、產品趨同、過度重視規模和量的擴張、低水平重復等隱憂給我們紡織業的產業升級帶來一定的困難。 事實上,目前,河南紡織業自身的不足亦使整個產業升級面臨諸多挑戰。 “我們紡紗、織造等傳統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技術裝備相對落后,新產品開發不足,很多紡織企業還處于低端生產階段。約有80%的企業生產中低檔產品、6%的企業生產中低檔產品,4%的企業生產品質低、價格低產品,僅有10%的企業生產高品質產品。”上述紡織業專家坦言。 此外,行業品牌運作、資本運籌、國際交往人才的缺乏,傳統家紡多,規模小,缺少國際化品牌等因素亦制約著整個產業的發展。 “要防止重走市場自發性的粗放發展老路,防止落后產能的轉移。”李秀明表示,“紡織業的發展不能僅僅著眼于如何應對目前的困境,而應立足長遠發展,行業和企業都要進行戰略性的調整。” 就在發稿前,國家統計局10月13日公布的今年三季度各行業企業景氣指數顯示,與其他行業景氣指數連續兩個季度在景氣區間上升不同的是,紡織業仍在景氣區間之下,是唯一“落后”的行業。在出口低迷的形勢下,紡織業是否能依賴“內熱”復蘇還有待時間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