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魏橋集團短期融資券說明書和上市公司魏橋紡織報表,魏橋集團目前的股權安排是,鄒平供銷聯社和管理層分別持有集團89.99%和10.01%的股權,其中張士平在管理層持股中占4.53%。
張士平同時任供銷聯社黨委書記,其在供銷聯社內部的股權安排尚不得而知。按照相關法規,供銷社性質屬集體所有。“在分配上,供銷合作社除向國家照章納稅外,稅后盈余由供銷合作社自主分配。一部分作為公積金,用于發展供銷合作事業;一部分按股分紅和按在供銷合作社的交易額返還給社員;一部分作為合作發展基金和職工福利基金等。”
作為集團下屬上市公司,魏橋集團擁有魏橋紡織58.42%股權,上市公司管理層擁有6.95%股權,外資股占34.63%。根據2008年中報,張士平直接持有上市公司520萬股,占比0.51%。
以此推算,張士平個人在上市公司中擁有3218.31671萬股,以2008年12月24日收盤價2.7港元計,張士平在上市公司中的身家為8689.455萬港幣,較上市時的7.24億縮水近九成。這樣一個身家即便加上鋁電資產,與全球第一棉紗廠老板的身份相比,也沒有多少值得夸耀的余地。
另一方面,魏橋集團敢于在沒有礦山資源,不具備行業經驗的情況下大踏步進入有色金屬行業,很大情況下是其具備足夠長的產業鏈優勢。
魏橋集團氧化鋁項目的最初理由,就是宣稱從企業自備熱電廠粉煤灰中提煉氧化鋁——近3000MW裝機容量的熱電廠是魏橋三大重資產之一。其公開的介紹是,“熱電公司由最初78MW的裝機容量逐步發展到現有裝機容量百萬千瓦以上,規劃總裝機容量達448萬千瓦。”
據山東電網提供的數據,山東省58家統調電廠目前總裝機容量為4422萬千瓦。也就是說,魏橋集團一家的裝機容量將達到山東省的1/10。
據魏橋集團內部人士透露,除去2007年底拆除的第一熱電廠,魏橋集團目前共有9家熱電廠,60臺從15MW到135MW不等的機組。按70%負荷年發電能力約達190億度,2007年實際發電103.15億度。而在熱電公司內部傳言,集團準備再上20臺從330MW到350MW不等的機組。若按此傳言計算,魏橋集團的總裝機容量將超過900萬千瓦。
如果以魏橋集團對外宣稱的448萬千瓦裝機規劃,按負荷70%計算,年發電量將達到270億度左右。而以魏橋集團400萬噸氧化鋁、55萬噸原鋁和30萬噸型材、80萬噸面紗及近20億米布匹耗電量按行業均量框算,每年需耗費約220億度電。以每度電價便宜0.2元計算,全年節約44億元。而如果按1000萬噸氧化鋁、100萬噸原鋁及型材框算,加上棉紡部分需耗電近460億度。這個規模下,每年電費就將節約近百億元。與此暗合的是,900萬千瓦裝機容量在70%負荷下年發電量約550億度。
除此之外,影響氧化鋁成本的碳素、燒堿,魏橋均已自己建廠或擁有合資企業,使成本控制到極低。
魏橋集團是否會將鋁產業中的產能控制在目前容量?業界的觀點是,以張士平的性格肯定也不會止步于此。但魏橋集團是否一定將氧化鋁產能擴到1000萬噸,恐怕要根據未來行業變化而定。
魏橋集團擴能速度的關鍵是2009年上半年的行業走勢。齊魯證券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李莉說,有色金屬價格的走向與美元聯動性比較強,如今不確定的,一是美國汽車業的情況,二是信用卡是否還有新的危機。
逆勢調整
“未批先建”也許是魏橋集團鋁電產業格外低調的原因。
分析師張雙雙告訴記者,在最近的信用等級跟蹤評定中,中誠信國際給出魏橋集團評級展望為“負面”的評價。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便是二期240萬噸氧化鋁“尚未通過國家環??偩值沫h評驗收,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合規風險”。
更為嚴峻的是,“雖然目前這些項目能正常生產運營,但他們均沒有獲得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由于公司氧化鋁未獲正式批文,未來發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事實上,魏橋集團氧化鋁工程自開工建設以來就沒有擺脫“違規”的陰影。
2008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作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時曾提到,“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一期160萬噸/年氧化鋁生產線‘未批先建’,被查處后,又違規開工建設240萬噸/年的氧化鋁生產線。”
但魏橋從自身近20年的歷史中發現,規模小就意味著出局的可能,做大后的企業才是獲得當地政府支持的最基本保證。
以魏橋紡織為先例。魏橋紡織現在有700萬錠紡機,為全球最大棉紡企業。魏橋集團董事長張士平曾說,魏橋之所以做到這個地步,一開始“完全是被逼的”。
1981年,張士平出任當地縣供銷社位橋油棉廠廠長,1986年投產毛巾廠,1989年開始建紡紗廠,第二年便趕上全國性強制“建檔升級”政策出臺,無法“建檔升級”的自然在被淘汰之列。魏橋的紡織廠一出生便面臨生死大考。
當時的鄒平屬撤地設市前的惠民地區管轄,地委書記視察時的講話透出弦外之音:“你這個一萬紗錠不行啊,據我了解三萬錠是個利潤點。”張士平隨后籌措1000萬元將規模擴大到三萬錠。資料顯示,這段時間全國平均規模為1.75萬錠,棉紡織系統內規模為3.4萬錠。
初嘗規模優勢后,5年中魏橋陸續投資1.6億元,至1994年達10.5萬錠。而這一年全行業虧損已進入第二年。此后在全國性“砸錠”浪潮的1998年,魏橋逆向投資3.3億元搶上設備,第二年兼并濱州一棉再次將產能擴大到33萬錠。據當時采訪魏橋的記者回憶,兼并濱棉的魏橋一舉成為山東棉紡企業的龍頭老大后,魏橋將集團總部遷往縣城,不僅“整個鄒平縣城的東部成了魏橋的大工地”,而且在“成本、市場份額、采購、用工和銷售諸多方面有了談判優勢,甚至還有了和政府談判的砝碼,得到別人拿不到的諸多條件。”
相似思路下,2003年的“SARS”和國家實施的宏觀調控緊縮措施,魏橋再次逆勢而上,紗錠達到120萬只。
此后,魏橋不僅成為當地政府重點保護的對象,也得到資本市場認可。魏橋紡織2003年在香港上市時,市盈率和超額認購率均創亞洲金融危機后的新高。
然而,對魏橋集團而言,氧化鋁毛利率幾乎是棉紡業的一倍。2006年,魏橋集團氧化鋁達到51萬噸的產能,實際銷售49萬噸,收入12.34億元,毛利3.9億元,毛利率達31.9%。而據魏橋紡織2006年年報,該年棉紡銷售收入198.26154億元人民幣,毛利33.2309億元,毛利率僅為16.76%。
2007年,魏橋紡織銷售收入在集團總收入中占比為79.1%,貢獻的毛利卻只占總收入的43.55%;2008年上半年收入占比71.95%。鋁業收入占該集團總收入比重由2007年的16.84%上升到2008年的2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