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之交,紡織業全年經濟運行數據呼之欲出。在1月10日舉行的中國紡織圓桌論壇年會上,一組率先露面的數字揭示出2008年紡織經濟運行的嚴峻形勢。去年1~11月,紡織行業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紛紛跌入“冰河世紀”,投資滑至新低,產銷全面減速,出口遭遇寒流,行業出現了多年未見的困難局面。
此時此刻,人們都分外關注2009年的經濟形勢。但近期聽到的形勢預測,大多仍停留在宏觀層面。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機還在惡化的情況下,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宏觀政策,是否能夠及時準確地解除紡織行業的燃眉之急,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對這個問題,人們還心存諸多懸念。
2009年,出口難度之大已成共識,困難的癥結在于答案握在別人手里。
首先,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而這種影響還在進一步蔓延。盡管我國政府正在加緊制定穩定出口的系列措施,但外需低迷卻是問題的關鍵。外需恢復取決于歐美什么時候走出危機,換句話說,取決于他們的消費者手里有沒有錢。對于那些接不到訂單的企業來說,出口退稅再提高一個點還是三個點都不重要,因為沒有訂單就沒有一切。
其次,經濟低迷加大了貿易磨擦的可能性。我國支持出口的措施,在歐美那里則可能被解讀為“補貼”,這也增加了貿易磨擦和實施貿易救濟的風險。
再次,新興國家市場雖然方興未艾,但由于政治、法制程度等因素,市場風險不?。荒切┡c我國形成互補性競爭的國家,2008年對我國紡織品的需求比較旺盛,而2009年隨金融危機影響的擴散,其購買力預計將有所下降,這也為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前景打上了一個問號。
由于出口難度加大,宏觀政策在采取措施穩住出口的同時,其著力點很明確地指向了擴大內需。
應該說,結合我國改革開放30年所累積的國力和逐漸優化的產業結構,為擴大內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如何擴大內需里的消費部分,也已納入政策框架之內。在中紡圓桌論壇上,由“家電下鄉”衍生出“紡織品下鄉”的議題。紡織業界認為,“紡織品下鄉”在消費拉動方面投資少、見效快,此項政策陽光如能普照,既惠民又利企。筆者認為,這一呼吁的背后,實際上表現出業界對內需市場和流通領域現狀的信心不足。在大力啟動農村市場的政策框架下,如何把銷售渠道打通,讓真正有需求的農村中低水平消費者在紡織品消費方面實現“溫飽”,這是問題的關鍵。
2008年,銀根緊縮抑制了投資增長,而金融危機又使投資者進一步捂緊了錢袋子。從實際情況看,企業自主投資的動力和信心明顯不足,國家財政將擔當大任。而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如何通過合適的項目,在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和節能環保的政策措施下分得一筆寶貴的資金,其中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具體問題。比如:自主創新的認定標準問題,地方掌握政策的尺度問題,社會對紡織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認定問題,等等。
眾所周知,紡織行業自籌資金的比例高達75%左右,這反映了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和上市融資門檻過高的實際情況。目前,由于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已成為比投資萎縮更嚴峻的現實。由于被銀行另眼看待,紡織中小企業拿不到長期投資,不得已短貸長投,甚至借高利貸。帶來的后果就是,只要產品銷售出現問題,馬上會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倒閉。
由于信用擔保等限制,目前基層的現實是,銀行追著那些信用好、實力強的大企業放貸,而真正迫切需要貸款支持的中小企業反而拿不到錢。還有企業反映,雖然2009年我國已明確采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靈活的財政政策,但基層銀行表示,銀行系統以往對紡織行業的定位沒有根本改變,仍認為紡織行業是需要實施監控的有風險的行業。政策不配套造成的現實就是,寬松政策的陽光無法及時到位地照到紡織企業身上。這也成為2009年需要及早破解的一個懸念。
總體說來,2009年紡織行業面對的政策環境將好于2008年,而現實中的諸多懸念,仍等待我們去逐一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