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在規劃落實過程中,不論是專項資金的分配,還是其他優惠措施的出臺,各級政府應把握好產業整合的分寸
九大產業振興規劃目前已基本制定完畢,將在春節后陸續出臺。其中,紡織業振興規劃或將實現出口“零關稅”;針對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還將設立專項資金。業內在期待這一規劃的同時認為,政策雨露稍顯遲緩,希望下一步有更細、操作性更強的配套措施出臺。
紡織業“情況非常糟糕”
作為海外依存度達到30%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中國紡織業在金融海嘯中成為“重災區”。雖然全年統計數據尚未公布,但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已連續9個月出現回落。目前,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中約有七成平均利潤率為0.1%,紡織行業2/3企業虧損或處于虧損邊緣,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近期對媒體表示,雖然還不能說目前紡織業已經陷入全面虧損,但是情況非常糟糕。
“做企業這么多年,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像2008年這么多困難。上半年訂單還比較穩定,但從8月份開始,因為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國家政策影響以及國際經濟衰退,訂單大幅減少。我身邊好多同行都沒有挺過去,有的還在虧損著,期待國家下一步的政策,或許能重新站起來。”浙江省紹興榮昌服裝進出口公司經理王先生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這樣說。
經過紡織行業人士和有關部門的長時間呼吁,國務院逐步加大對勞動密集型和出口導向型企業的重視。紡織行業畢竟是創匯大戶和就業主渠道。全國近20萬家大大小小的紡織企業吸收了超過2000萬人就業。溫家寶總理也曾明確表示:“中國的紡織服裝業是支柱產業,國家應該給予支持。”
專項資金如何做到精準扶持
據悉,紡織業振興規劃參照該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共同起草擬定,時間跨度為2009年至2011年。規劃建議,設立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專項資金,即國家撥出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并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每年為此設立一筆專項資金。
國家能夠提供多大的資金支持?資金又該如何分配?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專項資金規模不會太大,最多也就20億元而已。而紡織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布局散,攤到每個企業頭上的資金是少之又少。所以,從短期來看,作用有限;但從長遠來看,對于行業或許會起到促進作用。按照以往的經驗,類似的資金將主要由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獲得,而更多企業基本無望。”
作為產業升級基金和技改基金,如何做到精準扶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桑百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建議,有必要建立一整套評價審核機制,在確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對技術雄厚、產業升級條件好的骨干紡織企業進行資金傾斜,同時對一部分具有成長潛力、有活力的中小企業進行扶持,使之逐漸成長為市場龍頭,使這部分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真正做到促進紡織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出口“零關稅”效果存疑
規劃中建議繼續上調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至17%,這一標準意味著中國對紡織服裝的出口采取“零關稅”的鼓勵政策。目前紡織服裝業出口退稅率為14%。根據業內測算,出口退稅率每上調1個百分點,將增加行業40億元的利潤。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以目前的情況看,即便是“零關稅”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需求大幅縮水,而增加利潤的前提是要有訂單。汪前進認為,如果這一政策在去年上半年出臺,很多企業還可以享受到政策的雨露。桑百川則認為,無論如何,出口退稅恢復性上調,對于那些在危機中生存下來的企業來說,是助推他們做強做大的好機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振興規劃中的財政和稅收政策最終要由財政和稅務部門認可。在目前財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實施力度和進度還需觀察。
從最近紡織業投資變化來看,降息、增值稅轉型等政策的吸引力并不大。提高出口退稅產生利好的前提是企業能夠獲得海外訂單。而增值稅轉型固然有助企業引進新設備,但中型以下企業可能連引進設備的資金都沒有。
桑百川認為,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或將促進紡織產業升級,在此期間或許將淘汰一部分落后產能,紡織行業也會迎來一次難得的產業升級和發展契機。為此,他建議,此次規劃落實過程中,不論是專項資金的分配,還是其他優惠措施的出臺,各級政府一定要把握好產業整合的分寸。畢竟,這個行業絕大部分還是那些資金緊張、研發能力弱、創新水平低的中小企業,正是因為其技術構成低下,在當前才是我國的就業主渠道。
除專項資金和出口退稅之外,業內認為,紡織行業振興規劃還需要一些更細的、操作性更強的政策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