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1/3企業支撐行業利潤 2/3關系民生
在會議進行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都能夠感受到企業肩上的巨大壓力。盡管這些提議都是老話題,但今年更能夠感覺到企業希望引起政府關注的迫切。 近期,分析紡織行業發展形勢時,“1/3”與“2/3”是出現頻率較高的兩個數,1/3企業拉動行業利潤的增長,2/3企業瀕臨虧損,這個現實已廣為人知。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確實如此,然而,據企業反映,無論是1/3的骨干,還是2/3的絕大多數,其實際利潤率還不如報表上顯示得那樣樂觀。 12年來最艱難的年份 2007年,我國棉紡織行業的總體形勢還是令人歡欣鼓舞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三屆六次理事會上所作的報告中,列舉了一系列數據,它們可以證明去年我國棉紡行業經濟運行是良性的。 去年,我國棉紡企業累計紗產量2000萬噸,同比增長14.7%;累計布產量660億米,同比增長10.2%;紗、布產量增速都有較大幅度的回落。 據國家統計局對棉紡行業10089戶企業統計,2007年1~11月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7202億元,同比增長23.54%;利潤總額282.8億元,同比增長42.7%,全年利潤達300億元,利潤率為3.93%,同比增長0.53個百分點。 去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8.3億元,同比增長21.7%,環比增幅大幅回落,“三無一精”比例大幅提高。棉紡織品及服裝累計出口720.63億美元,同比增長28.69%。…… 這些無不印證著行業的欣欣向榮,發展回歸理性。但這只是宏觀的,而作為個體,不少企業坦言,現在的日子很難過。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三屆六次理事會上,一些企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1996年的春天,雖然局勢不同,彼時大部分企業是國企,但困難的程度是相似的。 公元2008年,中國棉紡織行業迎來了12年來最艱難的年份。 全行業2/3的企業實際利潤率只有0.62%,這是一個頗令人沮喪的數字,但據企業反映,實際情況還要糟糕。無錫一家棉紡企業老總說,0.62%這個數偏高,一些企業為了繼續獲得銀行信貸,做賬時沒有將折舊等成本算在內。他舉例說,40支精梳紗一般企業的售價是26000元/噸,配棉成本是20000元/噸,除去公交成本,企業收益甚微,因此在無錫地區企業虧損面已達60%以上。 即便是那些令人羨慕的1/3企業,其真實情況也沒有數據顯示得那樣紅火。一些企業透露,他們上報的利潤率中,包含了房地產、證券等其他業務的收入。以中部地區的一家骨干企業為例,去年他們的利潤總額為1.8億元,同比增長110%,但其領導坦陳,其中包括股票收益,主營業務收入實際與上一年持平。 關注2/3,支持民生產業 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業是不折不扣的民生產業,而與農業聯系緊密的棉紡行業更是當之無愧。 很難確切統計棉紡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多少,更難以估算棉農以及其他與棉花產業相關的人員數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2/3的企業關閉,將有數以萬計的人面臨失業。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士平介紹說,魏橋現已有16萬職工,他們基本上都來自農村。棉紡行業為解決就業所發揮的作用已毋庸贅言,所以不少專家認為,棉紡織行業實際上也代表了農民利益?,F在的政策打壓了農產品深加工行業,并沒有達到保護農民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棉農很多都感覺不錯,當然這得歸功于我國棉紡織業的發展。 鑒于我國目前的國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說:“2/3的企業關系民生,還不能‘斷奶’。” 取消不合理政策 本次理事會上,一些代表客觀地指出,給棉紡企業帶來困難的因素中,有些是市場競爭、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必然,而有些是不公平的,如專門針對棉紡行業的一些不合理政策,應予以取消。 棉紡企業詬病最多的是進口棉花滑準稅、棉花增值稅、取消“兩機”進口免關稅增值稅。代表紛紛指出,滑準稅原是為了保護國內棉價,而目前國際棉價持續上漲,進口棉征收滑準稅后已大大高于國內棉價,失去了滑準稅存在的意義。棉花增值稅進項稅和銷項稅稅率相差4個百分點,由棉紡企業來承擔,一些代表認為,在過去效益好時不覺得那是個大負擔,但現在它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關于取消自動絡筒機和噴氣織機進口免關稅增值稅的政策,它對行業發展的弊端,棉紡行業已多次反映,此次又重提。代表們認為,這一政策沉重打擊了紡織工業,勢必大大減緩紡織工業技術進步的速度,使紡織工業在困境中雪上加霜。 在會議進行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都能夠感受到企業肩上的巨大壓力。盡管這些提議都是老話題,但今年更能夠感覺到企業希望引起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