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140家中小棉紡織企業運行正常
12月19日,外邊天寒地凍,而山東夏津豐潤棉業集團車間里卻溫暖如春。18臺氣流紡紗機平穩運行,女工們輕快地穿梭巡視,一派生產忙碌景象。廠長韓聿禎告訴記者,為了應對市場萎縮、出口不振,他們引進了先進的氣流紗紡設備,生產出40支以上高檔棉紗,以銷定產,不斷鞏固老客戶,開發新客戶,全廠生產穩定,銷售還行,今年利潤雖薄但至少上交利稅70萬元……” 這是中國棉紡名城山東夏津縣棉紡企業主動應對寒流沖擊的一個縮影。 夏津縣是全國十大植棉強縣,年植棉65萬畝,又有140多家民營棉紡企業,200多萬紗錠,從業人員8萬余人,棉紡織利稅占到全縣70%,但入秋以來,在金融危機沖擊下,棉紡織品訂單減少,生產成本上升,同行競爭激烈,利潤越來越薄,縣支柱產業遭受嚴重沖擊。面對危機,縣委縣政府提出,棉紡企業要把“保現狀、保運轉、保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充分利用當前棉花價格較低,銀行貸款利率下調等有利條件,變壓力為動力,打一場抗擊“寒流“的攻堅戰。 夏津縣縣長張安民告訴記者,因為眾多棉紡企業都是農民創辦的,產權清晰,經營靈活。針對當前中低檔紗生產占多數,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這些棉紡企業積極加大科研力度,開發新產品,重點發展和支持中高檔紗的生產規模。目前,全縣40支紗以上的精梳紗比例占到30%以上,如廣進紡織有限公司投資近千萬元購進6臺德國產自動絡筒機,紡紗產品從30支提高到160支—180支,銷售額不斷增加。不少棉紡企業還緊盯市場,開發“新、特、尖”產品,搶先占領市場,如由潤通、天潤等棉紡企業共同創建倍捻紗線生產項目,瑞鑫紡織、正平紡織等企業開發出合股紗、摩代爾、竹纖維、彩棉紗等新產品,抗擊市場沖擊能力大大增強。 為了增加收入,各企業都有自己的高招。在德鑫棉業集團的大院里,記者看到100多萬斤籽棉堆積如山,七八個工人在用鐵叉把籽棉加到進料筒。籽棉經過清理、脫籽、烘干。再用400型的打包機打成包,“賣”給國家做儲備棉。廠長告訴記者,正是廠里投資300萬元新添了這400型打包機,使加工棉花質量達到國家質檢標準,每噸棉花比市場價多收入1500元。賣給國家既保險,又增收。 為增收節支,各棉紡企業還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甚至聘請外來經營管理人才,壓縮非生產性開支,盡量消化克服不利因素,努力降低生產成本,盡量保證企業不停產。該縣最大的棉紡企業華芳工業園區,通過新上16臺自動絡筒機提高生產率和產品檔次,并大力開展節電節水節約原輔材料,減少庫存費用,堅持以銷定產等措施,使企業開工率達到75%以上,保證生產基本穩定運行。 為了幫助企業度過寒冬,縣委縣政府還出臺一系列措施,盡量減免各種收費,加大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為中小企業籌資3億元貸款。同時請中國棉紡織協會專家為企業把脈問診,培訓企業廠長經理,提升他們應對國際國內形勢的能力。目前,該縣140個中小棉紡織企業做到保本、微利,保證企業基本正常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