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紡織業金融生態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數據顯示,隨著近幾年的發展,紹興紡織業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運行成本以及發展方面的巨大壓力: 由于工資成本支出增長過快,紡織企業職工勞動保障和福利支出大幅增加。根據紹興市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2007年,紹興紡織企業從業人員人均報酬同比增長14%。 另外,出口退稅率下調和人民幣升值影響亦在加大,去年就紡織面料出口退稅率下調,紹興紡織企業合計減少退稅約7億元。 而在此前的升息周期中,利率上調對紡織業的影響依然存在,去年以來的6次加息導致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一度從6.12%升至7.47%,這使2007年紹興規模以上紡織業利息凈支出42.17億元,占全部利潤的49%。 數據亦顯示,2007年,紹興規模以上紡織業虧損企業為233家,同比增加8家,虧損率為11.3%。紡織銷售利潤率為4.08%,低于全部工業5.26%的水平。 重壓之下,挫傷的是紡織企業投資信心。 據《規劃》透露,在行業總體面臨較為嚴峻發展環境的情況下,近幾年紡織業投入出現放緩跡象,許多企業在股市、樓市高收益的誘惑之下,紛紛轉向這些行業。 數據顯示,2007年,紹興紡織業投入173.5億元,同比僅僅微增6.6%。 另外一方面,由于國家政策導向因素,銀行對紡織業貸款也開始采取了額度控制,去年紹興紡織業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46.5%下降至41.1%。 紡織業融資難的問題驟然出現,更加制約了紡織行業的發展,許多企業開始逐漸感受到資金鏈的緊張。 在此背景之下,紡織產業整體的產業經濟和金融風險凸顯出來。 對此,工商銀行紹興市分行行長蔣偉表示,我國的產業政策相對粗線條,例如提出要對發展紡織業適當控制,“紡織行業的內部分工是非常細化的,既有低端加工的,也有高端技術開發的;既有家紡,也有工業紡和傳統紡。銀行應該對紡織業進行細化,以便區別對待,而不是簡單地一刀切。” 在此番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之下,除了以上長期存在的行業痼疾之外,紹興紡織業原來自身特點潛藏的風險被凸顯、放大。 客觀地講,紹興紡織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外貿依存度過高,雖經調整,但目前這一數字仍高達70%多,其對產業本身的發展,更像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作為產業鏈中的一環,不排除許多企業的產品是內銷的,但是絕大部分終端產品均為外銷。”上述紹興市經貿委負責人稱。 蔣偉則告訴本報記者:“由于紡織行業的高外貿依存度,明年紹興紡織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很大。” 據他介紹,部分欠發達或發展中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紡織業,已經停止了紡織品進口,“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隨著經濟危機的蔓延,失業人數的劇增,消費能力將急劇下降,因此其對紡織品需求的驟降毋庸置疑,明年紡織企業的訂單普遍不樂觀。” 舉例而言,2007年全球共有19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紡織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調查就達到近80起。 值得憂慮的是,紹興民營紡織企業做大之后,管理人員素質跟不上企業規模的急劇擴張,已經給紹興部分紡織企業的健康運行,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后果。 歷史沿革 “江龍集團、華聯三鑫,以及縱橫集團等之所以陷入重組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管理上出現了問題,他們的危機并不能代表整個紹興紡織業的現狀。”12月15日,中國銀監會紹興監管局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上述紹興市經貿委負責人亦舉例稱,江龍集團2003年才開始飛速發展,華聯三鑫的發展同樣歷時不久,縱橫集團董事長袁柏仁是草根創業。客觀講,他們犯了許多中國民營企業迅速擴張后的“虛胖病”。 紹興紡織業發展現在進入調整期,但紡織業在紹興經濟中的地位,依然是其他行業所無法睥睨的,用“半壁江山”來衡量紡織業之于紹興經濟的地位,絲毫不為過。 來自紹興市經貿委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市共有大小紡織企業6.2萬家,全年完成銷售收入281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大紡織(含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企業2060家,規模以上紡織業實現銷售收入2083.2億元,增長20.6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42.8%;利潤總額85.02億元,增長38.48%,占總量的34.6%;工業增加值達到了376.45億元,占總量的41.1%;上繳增值稅45.9億元,占到總量的40.62%。 紹興全市紡織業完成的銷售占全國紡織業的7.8%、全省的30.6%,實現利潤占全國的7.3%、全省的29.3%,自營出口占全國的5.3%,全省的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