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紡企:早發展國內市場或不會為無歐美訂單苦惱
范。“外國比較成熟,分為進口商、批發商以及零售商三部分,三方各自分工得很好。比如,批發商到進口商拿貨,這樣訂單就可以集中起來,給制造商下單的訂貨量就很大,一般付款都比較準時。” 缺內銷網絡 對于轟轟烈烈的出口企業轉內銷之勢,深圳某港資玩具廠副廠長薛先生則是按兵不動。“做慣出口的企業不熟悉國內市場,沒有內銷網絡,需要重新組織內地市場的營銷;另外,沒有宣傳即使你的產品再好也不行,所以還得花一筆大資金去進行廣告宣傳。這些都需要企業加大投入,對于現在資金鏈緊張的企業來說,很困難。” 薛先生認為,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式是制造商給品牌商供貨,品牌商負責創造意念、銷售網絡以及宣傳推廣等,制造商負責制造以及成本控制等,各居其位,分工合作。“不過,國內玩具行業暫時沒有像美泰這樣的品牌商。” 薛先生的看法與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相類似。郎咸平近日在廣州表示,龍頭企業應主導進行“6+1”產業鏈的高效整合。“6+1”制造產業鏈包括產品制造、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7個部分,產品制造為“1”,其余環節為“6”。各環節整合起來,形成產業鏈優勢。 不過,缺乏內銷網絡并非意味著進入內地市場的路子就此被封死。同樣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內銷網絡,潘景添和秦剛的公司都選擇了給代理商或批發商供貨。 賣場潛規則 “國內賣場的入場費太高,而且經常會壓價。”潘景添說,某個賣場與另外一個超市就同一個產品斗價錢,會跟你進很大量的貨,但是價錢壓得很厲害。 潘景添說,中國人有這樣的購物習慣,到商場購物喜歡拆開商品的包裝來查看貨物,“被拆開的貨,超市賣不出去就會退給工廠返工,增加企業很多不必要的費用,損失難以估計。出口則沒有這樣的概念。” 就出口來說,歐美國家的消費者權利很大,買回去以后覺得不好看都可以要求退貨。潘說,加拿大的超市,你的產品客人退貨率不超過2%,供貨商是不需要賠錢的,如果超過2%則自動在貨款中扣除。但國內超市沒有退貨率這個概念,有一個產品被顧客拆爛了包裝都給你退回去,另外銷售額不足夠也在你的貨款上扣錢。 廣東省絲麗國際集團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雙朋也說,紡織企業在大型商店開專柜,經常會遇到收款難的問題。這是因為,商場往往要等產品都賣出去了,才付款給工廠;但是如果定期內產品賣不完,就會全部退貨,廠方非常被動。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