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是在對外開放和市場配置資源條件下,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7年,紡織規模以上企業實收資本中,國家資本已經降到4.93%,比全國工業國有資本比重的21.26%低16.33個百分點,集體資本占2.58%,法人資本占26.59%,個人資本占28.67%,港澳臺和外資占37.24%。國有控股生產企業出口交貨值占全國出口比重為2%,就業崗位占7.3%;外資和港澳臺企業出口占全行業出口比重為32%,就業崗位占規模以上企業的30%。在2007年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只占0.1%,國內貸款占10.2%,債券占0.002%,利用外資占9.3%,自籌資金占76.68%。2007年紡織工業出口為1756.16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的14.42%,紡織貿易順差1568.79億美元,占全國貿易順差的60%;紡織工業一般貿易出口比重為72.41%,遠遠高出全國一般貿易比重(44.22%)。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使中國紡織工業迎來了由大變強的新機遇。
1、新世紀的前8年,由于產業升級的推進中國紡織工業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
紡織工業從主要依靠粗放型發展向主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自主品牌培育、人力資源素質提高和科學管理轉變,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中國從2001年加入WTO和2001年國內人均GDP達到1041美元開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中國經濟發展轉入全面融入全球化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時期。從國內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改善宏觀調控,著力克服市場缺陷,解決發展與資源、環境,解決效率與公平,解決發展與縮小城鄉和區域差別,解決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問題。紡織工業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產業升級已迫在眉睫。
走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紡織工業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谶@一發展戰略需要,紡織工業自2001年以來延續七年已經加大了技術進步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投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擴大國際合作,同時加快產業組織方式、企業管理方式、國際合作方式的轉變和體制機制的改革,行業正在發生著在國際供應鏈層次逐漸從低端向高端提升的可喜變化。
盡管從2001年到2007年,紡織行業遭遇到國際貿易保護,國際油價持續高位,國際金融動蕩和國際市場疲軟的不利形勢,在國內面對實施一系列從緊政策和人民幣匯率改革,出口退稅率下調,人民幣貸款困難,資本市場低迷等不利因素,紡織工業仍然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按可比價2007年與2000年相比,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從業人數年均增長5.88%,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9.24%、7年增長2.43倍,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09%、7年增長2.60倍,利潤總額年均增長23.47%、7年增長3.37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2.06%、7年增長1.22倍,行業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8.65%、7年增長2.31倍,出口按可比價年均增長14.63%,7年增長1.6倍。2001-2007年7年共出口紡織品服裝7354億美元,是1978-2000年22年的1.64倍;2001-2007年,7年間增加的固定資產投資是前22年的95%;7年來,棉紗產量增長2.04倍、年均增長17.24%,化纖產量增長2.44倍、年均增長19.32%,布產量增長1.38倍、年均增長13.21%。說明在新時期紡織工業增長方式已經在不斷改變,資本有機構成已大幅提高,技術進步和自主品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2007年每新增1億元固定資產增加用工386人,比2002年減少424人。
然而,近兩年來紡織行業產業提升必然經歷的陣痛和外部環境不利因素的疊加使行業面臨的困難日趨嚴重。僅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行業消化各種減利因素。如人民幣升值、要素成本提高、出口退稅率下調、國際市場疲軟、緊縮的貨幣政策、貸款利利上調等達1600億元,是當年實現利潤總額的1.2倍,行業45187戶規模以上企業已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約占1/3的企業(從業職工占37.6%)實現銷售利潤率達8.8%,其利潤總額占全行業的90.8%,支撐了全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42.88%;而占行業2/3的約3萬戶企業(從業人數占62.4%)利潤總額只占全行業的9.2%,平均利潤率僅為0.73%,其中6420戶企業虧損131億元。而到了今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紡織行業遭遇更大困難。1-8月份,比上年同期銷售收入增長15.46%,增幅回落7.4個百分點。全行業盈虧相抵,利潤總額達739.6億元,只增長3.2%,比上年同期回落34.19個百分點,其中只有30.03%的企業(從業人數占32.6%)利潤總額增長32.85%,利潤率達8.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3個百分點,而69.97%的企業(從業人數占67.4%)利潤總額只占全行業的1.77%,平均利潤率下降到0.10%,虧損企業近1萬戶,8個月凈虧15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虧57.55%,表明2/3的企業十分困難。同時,1-8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全球出口金額為1218.87億美元,增長了9.09%,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0.37個百分點,按匯率計算,人民幣收益比上年同期下降0.5%,加上較低的出口退稅率的影響,使出口比內銷更加困難。
9月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使出口企業形勢更加嚴峻,盡管國家已出臺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應急措施,但仍難以抵擋國際市場急速衰退的影響。1-1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雖保持8%的增幅,但11月當月已經是負增長-0.26%,唯有內需在中央保增長、促內需政策作用下,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保持20.8%的增長,其中衣著類實現24.1%的增幅,按可比價達到25.86%。
2、紡織工業在新時期的進步,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金融和經濟危機是經濟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周期性挑戰。
盡管行業面臨的形勢如此嚴峻,但我們仍能從危機中看出新世紀以來由于產業提升而帶來的抵御風險的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在美國1-10月進口總額同比下降2.63%的情況下,從中國進口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6個百分點。在世界紡織業普遍處于困境的情況下,我國仍有規模以上30%的13652戶企業,在1-8月份平均銷售增長24.42%,利潤增長32.85%,其中有3198戶企業平均銷售增長27.08%,利潤增長52.12%。這些企業之所以在抵御風險時有良好表現,關鍵在于擁有先進技術、創新能力,品牌以及營銷網絡競爭力較強。即使是2/3企業困難嚴重,但他們同樣消化了大量的不利因素。
廣大企業在這次危機中的不同表現,表明狀況好壞主要取決于企業的技術水平、創新軟實力、自主品牌價值和管理水平。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中小企業占99.4%,平均每戶企業就業232人,銷售利潤率超過10%的企業平均262人,銷售利潤率超過3.97%占全行業30%企業平均就業251人,銷售利潤率小于3.97%占全行業70%的企業就業平均為224人,虧損企業平均就業251人;人數差不多,人均實現利稅卻相差10倍。另外,致力于主營業務提升的企業好于把大量資源分散從事非主營投入和資本市場的企業。在危機到來的時候,主業比副業穩定。全行業1-8月,利潤增長3.2%,其中主營利潤增長8.38%,主營利潤占利潤總額的101.4%,副業利潤下降142.25%。其中占70%的困難企業利潤總額下降92%,其中主營業務利潤只下降51%,副業利潤增虧196.94%,說明環境因素和一些企業過多涉足非主營業務是造成企業困難的主要因素。70%的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0.1%,涉及就業700多萬崗位,如再考慮規模一下近1000萬從業人員,影響面更大。這些企業由于民生崗位眾多,涉及到全局,他們是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最嚴重的受害者。國家已給予高度重視,采取的“保增長、保出口、擴內需”的宏觀政策和專門隊紡織輕工企業的政策對他們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這些企業也是行業協會重點提供公共服務,幫助和促進調整渡過難關的重點。
毫無疑問,當前紡織行業的困難主要是國際金融、經濟危機沖擊的影響,同時也有國內1-8月宏觀經濟緊縮政策以及9月以來大幅減緩增長的影響。當然已有行業內產業升級必然遇到擺脫以往粗放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外部壓力增大,內部結構問題突顯,加劇了紡織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過程的陣痛。之所以稱為陣痛,是因為從本質上看,這場危機的到來成為中國紡織工業加速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推進劑,更增強了我們戰勝危機,加快產業提升的決心和信心。
我們相信我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是穩定的,宏觀調控的空間較大,相信中央“保增長、保出口、促內需”的大政方針和各地與中央保持一致的政策所產生的積極效果會逐步的顯現。我們更看中紡織工業自身抵御風險能力的提高加上國務院把紡織工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所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鼓舞力量。這些都大大增強行業的信心,世界雖然進入危機的“冬天”,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指引下,我們一定能把危機的“冬天”變成產業升級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