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海嘯勢力所及,以外向型經濟和中小私營企業為支柱的“浙江模式”首當其沖。據粗略統計,該省停產和宣布破產的企業已超過1200家,這其中有近1/3的企業主選擇了當“逃跑老板”,留下近8000萬元的欠薪爛賬讓政府“買單”。
300多家企業的突然消失,不僅意味著十數萬工人失業,血汗錢沒有著落,也讓更多的打工者對自身處境感到擔憂。
不過,浙江省勞動保障廳認為,“逃跑老板”的結局通常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面對“惡意欠薪”的爆發,該省集公安、司法、勞動維權以及交通、建設多個部門之力,不僅追回了絕大部分款項,涉事企業主也紛紛問罪。
“春節之前惡意欠薪的形勢肯定會更加嚴峻,但是對于這些損毀會計憑證、抽走資金、置工人利益于不顧而逃之夭夭的老板們,政府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
誰是“欠薪外逃”高危行業
私營企業、外貿加工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是欠薪外逃的高風險區
統計表明,今年以來該省欠薪外逃企業已經超過350家,平均每天都有超過一家公司的高層“人間蒸發”。
“這個數字大概是過去10年的總和。”浙江省勞動保障廳一位負責人說,“在我們的概念里,一年有30家企業欠薪逃匿,勞動保障維權的形勢就十分嚴重了。”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私營企業比例高達99%,外貿出口一直以來占據了GDP1/3的份額,該省的塊狀經濟特色又一直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依托。
為了集中有限力量對高風險企業進行監督,勞動保障部門對300多個欠薪逃匿案例進行了數據分析,分析表明,私營企業、外貿加工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該省的優勢產業恰恰是欠薪外逃的高風險區。
分析顯示,350多家外逃企業中,個私企業占了70%,其中無照經營戶48家;建筑工地、施工企業11家;股份制或有限公司占了1/4左右,其中國有企業一家,外資企業四家,上市公司一家。
分析還證明,勞動密集型企業是欠薪逃匿高發區。在浙江,勞動密集型企業往往也是外向型企業,此次經濟危機中直接遭受重創。350多家外逃企業中,服裝加工企業占了29%、制鞋箱包占19%、機械制造8.7%、眼鏡飾品8%、食品加工和酒店占7%,電子家電4.7%。受房地產不景氣的影響,建筑裝潢行業也在外逃企業中占了相當數量。
另外,發生業主外逃的有八成是租賃場地進行生產作業的企業,這也顯示未擁有不動產的企業發生此類風險的可能性要高出許多。
有關專家認為,外逃企業往往集中在產業金字塔的兩端:一種是資本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的小企業,例如無照經營戶;另一種往往是企業做大以后盲目擴大,戰線過長,資金鏈極度脆弱的企業。這兩類企業都有可能涉及一些經濟犯罪和違規操作,因此在企業倒下時無法“自然死亡”,而選擇潛逃。
“逃跑老板”為何選擇“突然死亡”
企業經營不善虧損倒閉和資金鏈斷裂是法人代表外逃兩大主要原因
根據浙江省工商局的調查,今年該省至少已有1200家企業停產倒閉,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投資欲望也已經降到多年來的冰點。但是并不是所有企業家在經營失敗之后都會選擇攜款外逃這條路。
“現在政府對陷入困境的企業有許多援助措施,那些蒸發的企業往往是經營出現窟窿以后,有許多見不得光的東西。比如高利貸,或者違規操作。”
根據統計,企業經營不善虧損倒閉和資金鏈斷裂是法人代表外逃兩大主要原因。數據顯示,因為經營不善企業虧損或停產倒閉而逃匿的企業占了45%左右,企業資不抵債、資金周轉困難或逃避債務而逃匿的占20%左右,其中不少是為了躲避高利貸追逃。
專家指出,外逃企業主之前的擴張方式驚人相似:以實業發家以后,頭腦發熱盲目投資,戰線很長,領域很多,其中樓市和股市也少不了,往往背負著超出企業本身資產的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這些危險動作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沒什么問題,但是經濟低潮時足以致命。
10月份整個高層集體出逃的金華中港置業就是典型例子。這家在金華當地知名度相當高的房地產公司債臺高筑,開發商把已經售出的房子抵押給債主,自己逃之夭夭。知情人說:“他們在外面借了很多錢,包括銀行和民間借貸。銀行的借款大概4000多萬元,以公司名義向民間借貸的資金約9000多萬元,以其他名義進行民間借貸的資金就不是很清楚了。”
這部分民間借貸資金主要來源于同屬金華地區的義烏,利息為月利3分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