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機遇何在?
今天,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纖維加工量占全球的40%以上,出口額占全球出口貿易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均纖維消費量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23日在中國紡織工業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紀念座談會上表示,作為支柱性民生產業,紡織工業在新時期的進步,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打下了牢固基礎,這場危機的到來成為中國紡織工業加速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推進劑。展望2009年,中國紡織工業仍然存在著廣闊的市場機遇。 改革開放為中國紡織工業開辟了世界最大的國內市場。目前,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23%,內銷占77%。如果中國區域經濟差距拉近,農民達到目前城鎮的水平,那么僅農村衣著消費增長額就會使全國衣著支出總額比目前擴大2.7倍。 今年以來,由于金融危機引發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外需對行業發展的拉動作用正在全面削弱,1到1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雖然保持8%的增幅,但11月當月已是0.26%的負增長。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和4萬億元內需拉動計劃的出爐,以及專門對輕紡企業的扶持政策對中國紡織行業擺脫困境實現平穩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表示,展望2009年,國家出臺政策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無疑將為衣著類商品內需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奠定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 據杜鈺洲介紹,2009年,在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宏觀政策指導下,中國紡織工業將積極應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推動重點科技攻關、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推進全行業產品差異化水平,從纖維材料、生產工藝裝備到最終產品,加大企業自主研發強度,提高產學研和產業鏈集成創新水平,加大技術改造規模,大力普及先進工藝和產品功能、性能創新,提升質量水平。 杜鈺洲認為,比較優勢升級和梯度轉移是中國比較優勢延續并提升的兩大趨勢。中國當前有13.2億人口,城鄉差別、區域差別、生產力差別將長期存在,城市化進程還很長,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事紡織工業決定了紡織工業比較優勢將繼續發揮作用。 “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比較優勢梯度轉移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巨大空間,將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向國內欠發達地區轉移,形成跨地區產業鏈,既保持了國際競爭力提升,又拉動了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杜鈺洲介紹說,下一步,中國將圍繞比較優勢在國內的提升和梯度轉移,防止比較優勢因結構調整而中斷,加大企業結構、行業結構、區域結構的調整,提高跨國配置資源的水平。同時,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加強國際合作和自主研發結合,擴展開放式創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