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通”時代來臨 兩岸紡織業攜手前行
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全面啟動,宣告兩岸“大三通”時代的來臨。這無疑是個彪炳史冊的時刻。“大三通”的啟動將促進兩岸的經貿交流,為兩岸紡織業更緊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太好了,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是我們全體在榕經商臺胞期盼已久的大喜事。”臺商福華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男聽到兩岸實現”三通“的消息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是臺灣紡織業者第一個在大陸投資設廠的人,“兩岸實現了‘大三通’,可以大大節省時間、降低費用,更重要的是雙方建立了互信機制,免去了我們在經營過程中的后顧之憂。” 紡織工業曾經是臺灣規模最大的輕工業之一,在臺灣經濟起飛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臺灣紡織工業走過了一條恢復重建-進口替代-出口擴張-轉型的發展歷程。其中,80年代中期開始,臺灣紡織工業產值與出口值在工業中的冠軍寶座地位讓位于電子產品,開始進入轉型期。目前,紡織工業仍是臺灣最重要的產業與出口創匯產業之一,去年就業人數近19萬人,產值逾4700億元新臺幣。臺灣正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功能性產品,用以占領紡織品高端市場,而低端產品的生產大部分已經轉移到大陸進行發展,同時臺灣具備很強的設計研發能力和廣泛的國際行銷網絡,因此兩岸紡織產業互補性很強,具有共同合作實現雙贏的基礎。 臺灣對祖國大陸出口依存度不斷提高 在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下,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尤其是紡織品服裝主要消費市場美國、歐盟、日本的經濟下滑,使需求急劇萎縮。兩岸正共同面對國際需求減少的困境,紡織品服裝出口都呈現下滑態勢。 據臺灣紡拓會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臺灣地區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為115.96億美元,比2006年下降1%。今年1~10月臺灣地區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為94.0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 大陸市場正成為臺灣地區紡織品服裝出口最重要的市場。2007年臺灣地區向大陸市場出口紡織品服裝達22.42億美元,占臺灣紡織服裝總出口值的19%,首次超過香港市場,成為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比2006年增長4%。 從今年1~10月數據看,臺灣地區向大陸市場出口了18.0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雖然整體出口下降,但具有科技含量高、功能性面料產品出口并未下降,1~10月面料出口11.5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 2008年1~10月臺灣出口主要紡織產品分市場表
由近幾年數據看,臺灣地區紡織品服裝出口大陸從2002年開始就一路攀升,隨著大陸紡織市場和出口市場的繁榮,臺灣紡織業也在不斷發展,紡織業對祖國大陸出口依存度不斷提高。其中,主要出口產品是具有競爭優勢的面料和紗線產品,面料所占比重還在不斷上升。2004年臺灣面料出口大陸占紡織品服裝出口大陸比重為49%,到今年前10月,這個比重已經達到64%。 臺灣對祖國大陸服裝需求不斷增長 據臺灣紡拓會統計顯示,2007年臺灣地區紡織品服裝進口總值為26.53億美元,其中從大陸市場進口紡織品服裝達6.82億美元,占臺灣紡織品服裝總進口值的26%,大陸成為臺灣第一大進口來源市場。今年1~10月臺灣地區進口紡織品服裝總值為23.1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其中從大陸市場進口紡織品服裝達6.5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 臺灣從大陸市場進口紡織品服裝一直相對平穩,進口項目以成衣為主。從2005年開始,成衣進口增長非???,每年進口金額都翻倍增長。
今年1~10月臺灣地區服裝和附件進口總值為9.14億美元,從大陸進口達3.91億美元,占臺灣進口服裝總值的43%,比上年同期增長21%。 優勢互補共拓市場 據我國商務部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大陸累計批準臺資項目77011個,實際利用臺資473.4億美元。近5年來,到大陸投資的臺資紡織企業超過1000家,可以說中國大陸紡織工業的發展也有臺資企業的一份功勞。 而兩岸紡織業界的合作也從“臺灣接單、大陸加工”為主要模式,向“共同研發、合作營銷、共創品牌”的深層次合作發展。“大三通”后,大陸將進一步拓展對臺交流和經貿往來。“臺灣的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具備很強的設計研發能力和廣泛的國際行銷網絡,大陸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已日趨完善,具有很強的生產能力和制造水平。如果兩岸同業者能夠攜起手來,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將有很強的競爭力。”臺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先生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