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營企業家:改革開放理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舉行之際,福建不少民營企業家認為,改革開放30年最重要的內涵,就是理順我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不斷體現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 福建海天輕紡集團董事長王啟明說,福建地處東南沿海,1978年以前就有不少人偷偷擺地攤,搞家庭小作坊,出現不少私營經濟苗頭。但是當時這都屬于“資本主義尾巴”,是非法經濟行為。 正是改革開放,承認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使其從“地下”逐步走上“地面”,到如今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中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內涵,就是理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促進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王啟明說,“1981年我考上大學,學的就是紡織專業。大學畢業后,我把專業知識應用到自己創辦的企業中,推動公司較快發展”。在當前金融危機沖擊下,海天輕紡正是憑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危機中實現逆勢增長。 “對于我個人來說,改革開放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識的作用得到承認,科學技術的含金量不斷提高,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都得到充分實現。”福建泉州世通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友義說,由于國家改革開放好政策,推動當地一大批民營企業的出生、發展、壯大。目前泉州市已經擁有民營企業12.7萬家,實現年產值近4000億元,占當地企業數量和全部工業總產值的9成以上。 丁友義說,隨著改革開放30年進程的深入,民營企業在社會中的地位顯著提升,“我們真正感受到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地位不斷鞏固。”丁友義說,特別在當前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的狀況下,國家先后出臺各項措施,在稅收、信貸、科技創新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各種扶持,幫助企業抵御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體現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出30年來“改革開放精神”始終如一的旺盛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