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紛紛倒閉關門、員工失業增多的危難面前,山東魏橋集團的16萬職工,包括14萬農民工,卻沒有一人下崗失業(11月22日新華網),這在當前金融海嘯襲來之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每當企業效益不好,不管原因如何,裁員幾乎是公司首選的應對措施;有的雖不裁員,但采用不定期放假,停發或減發工資,轉嫁困難,逼著員工另謀生路,并以此逃避企業給員工應付的工資補償,可謂工于算計。和這些公司相比,魏橋集團16萬人“抱團取暖”共度時艱,讓人在寒冬時節倍感溫馨。
應當看到,通常的裁員措施,固然可以立馬減少公司的人力成本,但人力資源不同于其它資源,具有“幾何”增長的特質。也就是說,人力資源潛在的“增值”能量往往更大。你在他困難時投之一桃,他能在日后報之十李,積極性創造性無法估量。還有,減員利劍既可以削去成本,也會使人才流失。因此,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家,常常并不選擇裁員,而是整合工作崗位、調整產品結構,等待時機,蓄勢待發。就以魏橋集團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棉紡企業,行業內倒閉歇業者不知幾多。筆者打工的西安,五、六十年代建起的“紡織城”,曾讓多少人為之驕傲,可現在廠房閑置、生產蕭條、人氣銳減,讓多少產業工人生活窘迫。——兩相對比,魏橋讓人敬佩,此其一也。
其二,金融海嘯爆發,魏橋同樣會遇到困難,它卻能在風暴沖擊面前,加強企業成本管理,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大力開發效益高、難度大、適應市場又附加值高的產品,以引導和占領市場。在出口方面,魏橋在努力保持歐美傳統市場的基礎之上,積極開拓拉美等新興市場。而近來,由于出口產品利潤下滑,魏橋又主動減少出口,擴大內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依托國內銷售公司,積極延伸市場觸角,使國內市場銷售收入,幾乎占到九成。——危機面前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不是通過消極裁員,逃避社會責任,而是通過抓好營銷管理,擴大市場份額,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這種責任意識和經營理念,就值得廣為效仿。其三,許多老板,常常抱怨員缺乏忠誠品質和敬業精神,但認識不到,忠誠與呵護、敬業與關愛之間,需要雙向的澆灌和滋潤,任何單向的付出,都不可能建構和諧的勞動關系,除非一方智殘。這其實不難理解,可以在傳統的文化因子中找到答案,比如“義”、比如“信”。所以,當經濟的寒冬來臨之時,企業家的著眼點,既是其智慧的檢驗,也是其人品的考量。中國的工人,從來都埋頭于社會財富的積累,卻拿著較低的工資。他們缺乏抗御風險的能力,尤其在社會保障機制十分脆弱的時候,更顯得孤單和無助。明乎此,就知道為什么非常時期,魏橋集團善待員工,不讓一人失業的做法,會因具有時代的道德標高而受人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