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恰逢“暖風”早“冬練”
最近江蘇金飛達服裝公司董事長王進飛連連收獲意外驚喜。由于一批中小服裝加工企業遭遇經濟“寒流”陷入困境,一些國外客戶轉而找到這家地處南通的服裝企業,外貿訂單數大幅增加。 一年數百萬元的面料設計研發經費,曾讓很多同行嘲笑金飛達“傻,不懂得過日子”。“現在看來這一步是走對了,通過自己設計面料,可以改善供應鏈管理,有自主權。”王進飛感嘆。 金飛達并不是行業內規模數一數二的企業,卻保持著平均每年40%的收入增長勢頭。2008年能夠在困境中成功突圍,更證明紡織業只有轉型升級才能獲得新生。 受國際需求減緩、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綜合要素成本不斷上漲、加工貿易門檻提高、企業融資環境趨緊等因素影響,200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持續放緩。2008年1-8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190億美元,同比增長9.2%,增幅同比回落逾10個百分點。目前我國9成紡織企業出口訂單出現超過10%的降幅,有部分企業甚至無單可接。紡織業進入“冬天”,不少紡織企業盼著政府能更大限度地出手相救。 企業如果總是依靠國家政策扶持,而不去思考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最終是沒有出路的。這個“冬天”確實難熬,但是部分企業“熬不過去”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缺少核心競爭力,依舊依賴于“量多價少”的粗放經營模式。缺少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可能抵御市場波動的風險,更談不上有市場主導權和議價權。其實“冬天”來臨增加企業的困難,同時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紡織企業只有加緊“冬練”,強身健體,提高御寒能力,才能安然“過冬”。 過去幾十年溫飽型消費需求和工業化進程,造就我國大量以貼牌加工為主導的服裝企業。它們當中部分企業在這一輪嚴寒中無力為繼,但是有一批有經濟實力、有產業特色、有資源整合能力的新型企業和產業聚集區,因為“先走一步”而“風景這邊獨好”。無論是像“做紗線專家不做紡織雜家”的浙江華孚、自有品牌利潤率比貼牌產品高出3成的山東如意等大企業,還是像以每年近百種設計專利殺入歐美高端市場的浙江彩虹莊印染等中小企業,都在“冬練”中展示巨大的發展潛力,向同行證明轉型升級的優越性和迫切性。那些依然處于觀望中的企業,是不是應該盡早加入到“冬練”的隊伍中,用苦練內功換來新生呢? 近期政策“暖風”頻吹無疑為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創造新的有利時機。無論是出口退稅率提升、中小企業貸款優惠,還是增值稅轉型,這些優惠政策不僅可以減輕企業負擔,緩解資金壓力,還可以大大降低企業技術改造成本。培養依靠科技進步與品牌貢獻實現低投入、低消耗、高附加值的集約型增長模式恰逢其時。 優惠政策只是冬日暖衣,紡織業過冬終歸要依靠內功。一個以加工為基礎、以設計研發為核心、以營銷服務為保障的品牌經營時代即將到來,堅持“冬練”的企業將更早迎來溫暖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