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澤與不遠的紹興關系密切。由于紹興柯橋是中國最大的紡織品市場,盛澤大概有三成的坯布要賣到紹興縣,進一步印染、做成服裝,然后出口。
紹興的李乾在吳江就有大量上游的坯布供應商,照他的觀察,這些人十之八九都已基本停產,而李乾從鎮江丹陽的坯布供應商那里得知,當地坯布的開工率也不過60%。
但在紹興,由于紡織產業比盛澤相對多元,產業鏈完整,減產的幅度要輕一些。
“我估計相對于上半年減產至少在一半左右。”雖然李乾的企業減產只有三分之一,但學統計出身的李乾與當地同行的交流,結合自己的思考認為,雖有大量企業停產,但多是小企業,產量所占市場份額不大,如果再加上未停產企業放空的產能,產量縮減在一半左右。作為佐證,李乾介紹,隨著需求銳減,化纖原料PTA從7月每噸近萬元,已直降到5000。
11月1日,李乾有意花了半天時間,到紹興縣柯橋的三幢寫字樓和兩個紡織市場觀察行情。令他近乎絕望的是,三個小時他沒有看到一個在談生意或者有成交的。“我一個在紡織市場賣布的朋友告訴我,他兩個月了,一筆生意都沒做成,你說可怕不可怕!”
進入10月后,隨著原料價格雪崩和美國次貸危機演化為全球經濟危機,紹興輕紡城市場正在經歷一場“訂單危機”。
11月3日,記者來到輕紡城市場北區,一個小時之間,走進市場的客戶絕對屈指可數,而停下來跟店主談生意的幾乎沒有一個。“去年我們這里的店鋪轉讓費漲到了150萬,現在50萬也賣不出去了。”坐在鋪中打電腦游戲的馬蘭說。
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1—9月,紹興縣外貿自營出口同比增長28%,出口基本面仍然良好。
但這一數字的真實性并不為業內認可——當地一位業內企業主認為,由于熱錢進入中國,以及企業騙取出口退稅等因素的存在,外貿往往并不能真實反映實際出口情況——從他們的切身感受而言,從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以來,紡織行業需求下降導致的困難局面就出現了,下半年以后更為明顯。
按照紡織業的自身的周期,7月之后,從8、9月進入旺季,10月到達高峰,但2008年10月之后,美國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危機,加上原料價格雪崩,采購商不敢下單,紡織品需求開始直線下降,旺季比淡季還淡。
馬蘭父親的佳欣紡織品公司10月接到的訂單只有平常的八分之一,而華舍街道的天龍集團柯迪隆紡織廠,將六個生產車間縮減到三個。“以前上下班出廠門的時候人擠人,很久才能過完,現在上下班看不到幾個人了。”天龍柯迪隆廠門口的保安對記者說。
這些直觀的判斷得到政府有關數字的支持。據柯橋輕紡城方面公布的數字,10月份,輕紡城服飾面料外貿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一半左右。其實,產量的縮減,幾個月前逐步開始成為紡織行業全國性的趨勢——按照紡織工業協會公布的數字,早在今年8月,中國化學纖維產量就已下滑了6.3%。
危機之下,企業主們減人減產,瘦身過冬。“這個時候,只要能活下去就是英雄。”李乾從年初至今,把工人縮減了一小半。
|